一汽-大众扛起合资大旗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钱亚光)23年9月18日 21:10
随着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的市场份额正逐年提升。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已跃居全球第一,尤其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迅猛增长。“出海”为中国车企打开了新的天地。
最新的汽车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8月,汽车企业出口40.8万辆汽车,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32.1%,显示出汽车出口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8月,汽车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
根据行业预测,今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大概会在450万辆左右,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9月初的2023 IAA MOBILITY 2023(慕尼黑车展)期间,中国车企展示了丰富的产品阵容,吸引了大量关注。凭借突出的性价比和更高的科技含量。虽然只有一部分中国车企和供应商参加,但在当地形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身影、中国品牌印象,以及“中国汽车来了”这样的评价。
中国车企争相出海,一是因为国内竞争形势“内卷”,大家都有拓展新市场的诉求;二是中国品牌和中国车企的自信心有了提升, 认为自己的车可以到全球市场上“打一打”;三是从长远来看,一个车企或品牌若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全球化战略。
在9月15日的2023麦格纳中国媒体圆桌会上,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表示,作为拥有整车工程和制造能力,全球有三百多家工厂的零部件巨头,无论自主品牌在欧洲、南美、东南亚,还是在北美发展,麦格纳都能真正从整车视角出发,提供足够的本地资源,以最核心的优势实力助其开拓全球化业务,助其在当地生根发芽。
在中国车企的出海规划中,欧洲市场蕴含巨大潜力,预计今年中国出口欧洲的汽车会达到40万辆,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扩大在欧洲的知名度。
根据IHS Markit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数量预计会在40万辆左右。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84%。
随着出口量越来越大,中国车企逐步有了在本地建厂的可能性,2026年左右第一批中国车企将在欧洲开启本地化生产。
不过,出海前景虽好,但自去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产业国际竞争等引发的一系列外部风险,在中国车企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挑战。
麦格纳斯太尔中国区副总裁彭君虎介绍,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当地法规、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合作伙伴的选择及现在拥有哪些供应链资源;工厂运营能力;人才储备以及期望上市的时间等。这些因素是构成车企决策的要素。
想要在欧洲进行本地化生产,中国车企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供应链建设、工厂管理、人力资源、物流运输、当地法规等。不仅于此,欧洲日趋严格的碳排放法规和高企的能源成本,也将成为中国车企出海路上的挑战。
最近,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表明了欧洲汽车制造商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加剧,也为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挑战。
为了跨越这些阻碍,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如何在欧洲立足,不失为一种灵活和稳健的策略。对于帮助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已经有一些国际企业开始行动。
2023年8月,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德勤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Deloitte Consulting)成立汽车出海欧洲合规服务中心,在数据战略与合规、供应链合规、产品与电池合规、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市场进入合规、营销与运营合规等领域,为车企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中国品牌打造以全栈合规、原生合规、智慧合规为特征的全球合规治理体系。
另外,提供安全技术的德国捷德(Giesecke+Devrient)公司,在今年2月宣布提供基于eSIM的一站式全球连接服务解决方案,集合了车规级eSIM卡片、全球网络资源和统一管理平台,助力中国车企车联网移动网络连接部分的全球化部署。
不过,这些企业的解决方案,只是解决了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前期或部分难题,而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具有大规模量产整车制造能力的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则可以为中国车企进入欧洲提供包括业务咨询、合规认证、前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制造、工厂建设、供应链配套等在内的名副其实的一站式服务。
麦格纳斯太尔代理总裁罗兰·普雷特纳(Roland Prettner)表示,麦格纳的优势,一是在于有非常完善的零部件供应网络;二是在整车工程和制造上也有多年经验,可以根据主机厂客户的需求,灵活地进行定制化。
在与中国主机厂客户合作上,麦格纳会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通过“一客户一策”,完全通过定制化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在今后的中国主机厂出海问题上,麦格纳可以事无巨细地提供帮助。
以欧洲市场为例,麦格纳可以提协助中国主机厂完成EU-NCAP以及环境相关的REACH认证,还可以与中国制造商一起讨论欧洲用户的兴趣点,根据欧洲用户的习惯改进设计需求。
吴珍补充道:“我们的出发点是:帮助客户成功。所以只要能够帮助他们成功,我们可以调用自身资源,或者调用全球化资源,期望降低客户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
在帮助中国车企出海的过程中,麦格纳中国团队会与中国客户就其需求进行沟通,随后再进行拆分,以提升沟通的效率和响应时间。国外团队会与中国团队同期进行工作。另外当前麦格纳全球有一个特别工作小组,其中有公司高层参与,负责协调和调动内部的资源。
麦格纳拥有超过百年的整车服务经验,迄今为止,麦格纳已经成功生产了超过400万辆整车,为11家整车厂进行了32个不同车型的生产制造,代工客户包括奔驰、宝马、捷豹等,并为客户进行了 40 款不同车型及改款项目的开发工作。
麦格纳可以提供从前期设计到整车工程和集成;从模块和子项目的开发,到安全工程和试验;以及试验台、样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能力,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整车工程服务。
麦格纳拥有MAFACT世界级制造标准体系的体系保障,并且代工生产豪华车的经验提供了品质保障及对客户要求的保障。
麦格纳斯太尔最大的工厂格拉茨工厂,已于2022年实现了碳中和。麦格纳在欧洲可将麦格纳的减排经验介绍给中国主机厂,并在产品落地上确保中国主机厂客户的产品能够完全符合欧洲在减排上的要求。
从可行性研究到车型开发再到量产,麦格纳的交钥匙方案覆盖车型上市的所有环节,车企只需要一家供应商,即可享受所有的服务,这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快速上市本地化生产的车型提供了可行性。
普雷特纳认为,如果中国车企小批量出海的话,海运是比较合适的方式。但如果中国主机厂在欧洲站住了脚跟,希望寻求的是中长期的发展,还要兼顾到可持续性的话,就要追求本地化生产。
麦格纳一向认为,就地生产是一个最可持续的、最为长期化的经营模式,不管是对于整车还是对于零部件而言都一样,最终追求的是本地化的就地生产。
吴珍表示,麦格纳有一系列的“组合拳”来解决车企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问题。
借助麦格纳在全球各地成功的产品经验和专业知识,客户可以更快速而全面地了解当地市场,为车型快速上市打下基础。
目前麦格纳在国内有将近70家工厂,这些工厂几乎与国内最主流的自主品牌都有合作,当进行整车出口或者CKD/SKD时,麦格纳在国内的资源足够支撑自主品牌的出口。
如果主机厂达到一定销量、有本地化生产需求的时候,格拉茨和霍奇工厂能相应匹配或扩充产能,也能满足一家或者多家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在当地生产的需求。
据普雷特纳透露,目前奥地利格拉茨工厂有车身、涂装和总装车间,可提供制造工程、采购、物流、质量、SQA、IT等服务,每年有约18万辆的产能。
位于斯洛文尼亚的霍奇工厂,目前拥有涂装车间,产能约为每年9万辆。如果新增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扩建涂装车间,年产能规模可以扩至20万辆,并可与格拉茨工厂形成工厂联盟。
如果有些客户想自己新建工厂,或者买别的客户现有的工厂,麦格纳斯太尔工程以及制造的资源,可以成为中国客户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或者咨询专家,在当地选址、落地、生产等环节中,提供一些当地的咨询服务,所以这是一系列的“组合拳”。
在欧洲,除了独特的整车事业部之外,麦格纳的零部件事业部亦布局完备。麦格纳各个事业部在欧洲共有110多家工厂,约50个工程和研发中心,5万多名员工。
依托麦格纳在零部件领域深厚的产品积淀,整车厂可以在动力总成、机电智能、电子、车身与底盘、外饰、座椅等核心部件方面获得最佳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
普雷特纳表示,从整车出口,到逐渐将零部件供应从亚洲转移到欧洲。再到进行全面的零部件本土化。这完全取决于中国主机厂客户所处的阶段。麦格纳会抱有开放的心态,可以与客户探讨任何一种业务模式。
吴珍强调,麦格纳的目标就是帮助客户成功。麦格纳作为Tier 1,自己在当地可能有资源,也可能没有,所以麦格纳保持开放的态度,会把所有资源放在桌上,最后让客户选择更符合其商业利益的模式。这几年不少国内零部件厂商出海,只要对客户有利,对此麦格纳完全持开放态度。
谈到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普雷特纳表示:“监管环境的确是瞬息万变的,而麦格纳以在欧洲大陆已经有120年的历史,能非常熟悉地掌握法律法规的动态,所以对于中国主机厂而言,与我们合作可以快速地掌握市场当中法律法规的动态,可以确保更严格地合规。”
关于反补贴调查所带来的影响,他并不觉得这对麦格纳来说是一个机会,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庆幸。他认为,应该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车企出海的问题。在小批量生产之后,中国主机厂一定会追求长期的、稳扎稳打的本地化生产,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北美市场或亚洲其他国家。麦格纳都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满足不同中国主机厂客户的要求。
他表示,麦格纳的姿态就是要紧跟客户的脚步,如果是客户希望麦格纳来接手代工的,那么麦格纳一定会提供代工制造方面的资源。目前中国的主机厂在欧洲的销量正在迅速放大,那么下面一步紧接着燃眉之急就是在生产的规模化,不管是零部件支撑能力,还是在整车的工程和生产上,麦格纳都可以很好地去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