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时优惠价16.38万元起,领克10 EM-P上市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莫莉)今天 09:45
撰文 / 莫 莉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十年前,婚礼头车是劳斯莱斯,车队排成长龙曾是标配,一辆光鲜的婚车是新人面子的硬通货;如今,在结婚降温、晚婚常态与预算挤压叠加下,曾作为“结婚刚需”的婚车,正悄然退居配角。
事实上,“婚车”通常涵盖两类消费:一是婚礼当天租赁使用的车队,二是新人因结婚而购置的家庭用车。
从前者来看,婚车选择正日趋多元。早年间,大城市的劳斯莱斯、小城市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乃至帕萨特,曾共同构成婚车“鄙视链”。
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造车新势力崛起,新势力也成为新的选择:蔚来曾推出官方婚车服务,最低1699元起;婚庆公司借势推出“小米SU7婚车套餐”,9辆车9万元寓意“长长久久”;还有些新人选择五菱宏光MINI EV甚至公交车队、自行车队,形式新鲜多样。
然而真正长期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并非这些"面子消费",而是年轻人因安家需求而实际购入的那辆车,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有报告显示,我国婚车年销量已从十年前的七百万辆峰值,滑落至如今不足三百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从“三成多”萎缩到“一成多”,增量神话彻底终结。
随着结婚率腰斩、晚婚成常态、家庭预算趋紧,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购车视为结婚“必选项”,而是纳入更长周期的家庭规划中。
婚车消费,正从面子驱动的一次性消费,回归使用价值驱动的长期决策,市场也从增量支柱走向存量博弈。
一个周期闭合,又一个周期开启。婚车的未来,会指向哪里?
从“三成多”退到“一成多”
腾易研究院8月发布的《中国购车家庭收支洞察报告之结婚篇(2025版)》(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婚车年销量自2016-2017年峰值的七百万辆级,滑落到2023-2024年的不到三百万辆级,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从“三成多”退到“一成多”。
来源:腾易研究院《中国购车家庭收支洞察报告之结婚篇(2025版)》
一度作为增量时代主力的婚车市场,就这样在近年来沦为了“鸡肋”般的边缘市场,昔日婚车市场的销量担当纷纷陨落式下滑。
“很多年以前,结婚是中小城市汽车普及的最大推手,确实带动了汽车早期市场在中小城市的普及性下沉。”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销量下滑背后,是年轻人结婚观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根据报告,疫情冲击后,结婚支出从2020年近160万元回落至2024年约116万元。乍看之下,成本下降本该刺激结婚和购车需求,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结婚人数持续走低、车市销量未见好转。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住房支出占比过高。一方面,房价约占结婚预算七至八成,留给婚车常年停在十几万元档,部分地区甚至把购车纳入彩礼打包;另一方面,房价不断攀升严重打压了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也间接侵蚀了汽车消费需求。
婚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在适婚人口减少、晚婚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婚车市场在发生变化。
民政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量达到1346.9万对的历史高峰以来,结婚对数便逐年下降:2022年跌至683.5万对,几乎腰斩;2023年疫情后出现补偿性回升至768万对;2024年再次下降至610.6万对,创下近40年来最低纪录。
张晓亮说:“以结婚为理由的购车里,其实有两类不同需求:一类是首次购车;另一类是原来在单身或恋爱阶段已经有车,结婚后因家庭结构变化进行升级置换。”
用“结婚”来细分市场只能判断总量走弱,但结构会出现明显分化。除了结婚年轻人减少和晚婚因素外,更多年轻人“入职即购首车”,等到结婚时首辆车已成既有资产,只能换第二辆甚至更高端车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车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过去每对新人多半是人生首辆车,为婚礼“量身定制”。如今,越来越多婚礼新人已有车,婚礼购车变成了“再购”或升级置换的存量行为。
30岁的小李计划明年结婚,他向《汽车商业评论》表示,并不会为了婚礼特地买新车。“车我们已经有了,两个人上下班代步都够用,并不会为了摆排场再买辆新车。”
对他来说,更倾向于根据实际需求升级,“如果结婚后考虑要孩子,我可能会换辆空间更大的SUV,但这属于家庭规划,不是为了婚礼充面子”。
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报告,2015-2020年婚车市场仍由首购用户主导,占比80%以上;但自2021年起,换购用户占比快速攀升,2024年已达到51.4%,首次超过首购。
短短四年间,婚车市场完成了从以增量用户为主导到以存量换购为主导的脱胎换骨式转型,这意味着2024年婚车市场正式进入“存量时代”。
“小镇青年”告别婚车主力军
存量时代,曾经被称为“小镇青年”的婚车主力军正在被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好的大城市家庭取代。
根据报告,到2024年,婚车用户中城市居民占比已超六成,中高收入、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家庭占比约七成;年龄上则由过去20多岁普遍进家,转为现在30-39岁占比近75%。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车购买中性别角色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女性开始“当家”了。
根据报告,2024年婚车购车者中,女性占比超过51.94%,首次超过男性成为主导人群。
根据腾易研究院的分析,当女性更多参与到车辆决策,强势助推了婚车市场消费升级,凸显高端化、多样化。
报告指出,2020-2024年间,选择售价25万元以上高端品牌作为婚车的比例从不足一成飙升至三四成左右。2024年高端车型婚车销量近百万辆,高端品牌在婚车市场的渗透率约18%。
2024年,保时捷家族以近30%的婚车渗透率位列主流品牌首位,成为富裕家庭给女儿择婚车的常见选择。
紧随其后的是奥迪、小米、奔驰、特斯拉等品牌,它们的婚车渗透率均超过20%。换言之,这些品牌每卖出5辆,就有1辆用作婚车。
存量时代,婚车市场呈现出新的格局:一方面,传统“面子担当”如BBA、保时捷仍具号召力;另一边,特斯拉、小米、蔚来等新势力已迅速崛起,与老牌豪车平分秋色甚至引领风尚。
张晓亮向《汽车商业评论》表示,以“结婚”为理由来划分市场的意义在下降,更应区分首购与升级置换这两类截然不同的需求。”他判断,“总量会萎缩,但结构分化会更明显。”
最后,回归正题,婚车是否还有未来?正如张晓亮所言,婚车作为汽车市场的一个细分场景,在大环境转向下总量会收缩,结构将更分化。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单独场景意义下的婚车,或许将不再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婚车作为开启新生活的见证者,其承载的寓意依然动人。
但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国的汽车厂商与消费者都在适应和思考:当婚车不再是刚需,它还能用什么方式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