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碳纤维或被归为“危险材料”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温莎)22年12月29日 09:00
魔幻的2022年终于将要落下帷幕了。
疫情的冲击,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芯片的短缺,存量市场的竞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充满了变数,车企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在最考验定力的时刻,一汽-大众守住了销量基盘。
数据显示,1-11 月,一汽-大众其累计销量为 164.73 万辆,同比增长 2.9%。
其中,以全新速腾、全新宝来和高尔夫等多款产品组成的轿车家族在细分市场中持续领跑。SUV家族则在2018年开启SUV战略后,持续丰富产品线。随着探歌、探岳、探影和揽境等车型的集体发力,一汽-大众SUV家族在今年4月达成百万销量。
至此,一汽-大众实现了SUV和轿车领域的两条腿走路。传统燃油车时代已经站上山巅的一汽-大众,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开启了自我颠覆。
新年伊始,一汽-大众将2022年定义为“众志”之年,准备在移动出行、生产制造、企业发展和企业生态责任等方面,加速转型升级。
“我们要以矢志向新的态度,走出舒适区,众心同行、迎难而上、乘势勇为、志在必得。”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当时为新一年定调。
如今再回头看,一汽-大众在2022年推出了中大型5座SUV揽巡等中高端车型,充分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了大众ID. CROZZ系列累计销量10万辆的突破,电动化初战告捷;还积极践行“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打造MEB绿色工厂,带动产业链发起“绿色合作伙伴”标准,在公益领域打造“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
在稳定销量的基础上,一汽-大众正在全面推动品牌向上及电动化转型,在绿色、高效益,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0月24日,一汽-大众第2500万辆整车——“硬核大五座SUV”揽巡,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总装车间缓缓驶下生产线……
“2500万辆整车下线,是一汽-大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活动现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在致辞中指出,“标志着一汽-大众体系能力、综合实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不断增强壮大,标志着一汽-大众在高效益转型增长中又取得了新成果,标志着一汽-大众又站在一个蓄势突破的新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于2020年3月30日实现第2000万辆整车,仅用2年零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2000万辆向2500万辆的跨越。也成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唯一产销超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一个月后的11月18日,揽巡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27.49万-32.59万元。作为一汽-大众2022年的最后一款新车,揽巡的到来不仅补全了一汽-大众SUV战略最后一块版图,更代表品牌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
回望过去三年的发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股东双方的通力合作,离不开一汽-大众全体系能力的支撑,也离不开品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可以说,入华31年以来,“用户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贯穿于一汽-大众的发展历程,更是其一路领先行业、赢得用户口碑的可靠保障。
为整车的质量提供最有效的基础保障,一汽-大众以高标准、高投入、高技术引进实验装备,拥有了打造“最优”质量的硬件支撑。仅在测量资源上,总投资已经超过6个亿,保证了产品全过程高精度的质量,且获得德国大众康采恩集团的A级认证。
在检测资源上,一汽-大众建设了一座顶尖实验室,投入资金超过2个亿,该实验室可以完成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各个维度的实验,也是具备康采恩A级认证的实验室。此外,一汽-大众还拥有自己的功能检测中心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能够对车联网所涉及云、管、端做基础的测试分析。
与外观的精细度相比,车内众多零部件的质量可谓“看不见的战线”。国内车企中很大一部分的主机厂没有零部件的实验室,没有自己的验证手段,这就只能依赖供应商自检,或者找第三方的资源去完成测试,主机厂依据报告给予认可。
一汽-大众则不然,他们用于零部件验证的人力、物力投入都非常大,五大基地加起来有上百人的团队在专门做供应商零部件材料和性能的验证。
高质量来自于高标准。相比行业内的众多主机厂在路试、耐久性、强度等方面的标准,一汽-大众没有满足于行业的质量标准,而是严格执行大众集团的高标准。
在供应商领域,一汽-大众A级供应商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业内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只要是一汽-大众的供应商,再给其他主机厂供货时就可以“免检”。
了解一汽-大众质保体系,就会找到它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引领者的内在基因。最高的质量标准,最严的质量管理,是成就其产品始终如一“高品质”的稳固基石,也是一汽-大众31年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
有坚守也有创新,当汽车行业走入十字路口,一汽-大众选择的突围方向是数智化转型。
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有严酷的挑战,更有崭新的机遇。要想抓住机遇,最根本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从用户角度审视产品质量,以数字化手段重塑保障用户需求的管理流程。”
2022年,一汽-大众专门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在长春布局新数据中心,在成都建立数字化研发中心。截至目前,一汽-大众项并启动了24个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营销、生产、产品、采购、质保、财务、人事等关键流程域,实现业务与IT深度融合,双轮驱动。
营销领域,一汽-大众紧跟用户需求,聚焦创新营销、精益销售、愉悦体验三大维度,全面开启数智化转型2.0阶段。
创新营销方面,一汽-大众整合一切资源深耕数据,通过迭代策略、内容、渠道、技术等策略模式,驱动数智化营销变革,实现智慧营销;追求精益销售上,挖掘体系潜力,继续坚定践行价格价值战略,借助新产品和改款车型契机,大幅提升产品力;为了更好地升级服务,一汽-大众在售前阶段重构线上数字化产品,同步推进线下展厅升级,在售后服务阶段推进“软”“硬”件升级,实现维修过程透明、消费记录可视、服务效率提升。
智能生产制造环节,一汽-大众以聚焦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打造 Go Digital 智慧工厂项目,仅用 3 年时间,就完成五地六厂从传统生产向高度灵活、数字互联、持续学习的智慧生产转变。该项目在 2021 年已经实现 700 多个创新案例,节约资金超过 6000 万元人民币。
质量管理体系上,一汽-大众也掀起了一场数字化的变革,目前IT系统对质量业务的覆盖度已经超过了76%。对于质保来说,数智化为他们带来质量管理模式的升级和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化。
具体而言,通过收集数据,一汽-大众建立了产品审核的数字化的系统,确保所有环节的审核检查的数据都能够统一入湖,就是实现五大基地质量检查数据的统一管理,汇聚到一个“数据湖”里去,实现数据资源的打通与共享。
作为行业领军者,一汽-大众在2022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加速变革、创新引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稳健转型与良好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22年,中德建交迎来50周年,一汽-大众也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在数智化、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面向未来3000万辆的新目标,整装后的一汽-大众正在重新出发。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