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夺冠之后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张南)22年9月8日 10:13
第七届铃轩奖申报工作将在2022年9月30日截止,所有申报材料将分前瞻类和量产类两大类别装订成册,提供给中国汽车产业最顶尖的专家评委。
根据铃轩奖申报规则,参评案例分前瞻类和量产类两大类别,申报企业提交的产品或技术涉及安全类、材料类、智能座舱类、车用软件类、智能驾驶类、集成电路类、动力总成类、底盘类、电子电器类、工具及工艺类等10大类别。
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铃轩奖评审团将秉承专业、公正、权威和透明的评选原则,按照格式审查、初次投票、集体评审、终审投票,以及现场投票五个流程,发掘汽车供应链优秀分子,鼓励汽车供应链新生力量。
铃轩奖由汽车商业评论于2016年发起创立,以成就新汽车人为宗旨的轩辕之学为联合主办单位。
秉承权威、专业、透明和公正的评选原则,通过七年来的努力,铃轩奖已经成为国内最权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最佳供应商与主流主机厂的交流平台,受到行业内高度关注和认可。
铃轩奖评审团由整车企业采购负责人、研发负责人和业内资深专家组成,参评对象为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和国际零部件企业。
2022第七届铃轩奖评选启动仪式5月15日举行,案例征集随即展开。目前已有118家企业完成前瞻类和量产类申报工作,超过200个案例进入初审。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表示,第七届铃轩奖的申报案例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以下为铃轩奖评委和主流零部件企业领导人对今年铃轩奖评选工作的殷切期待。
赵福全(铃轩奖评委,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关于供应链、零部件的论坛很多,但专门把零部件核心的技术,未来的技术,量产的技术,放到一起来进行探讨的评奖,我认为这个不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铃轩奖对完善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对铃轩奖给予高度的认可。
如此看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大平台,不仅仅对供应链企业进行简单的评奖,给予认可,还需要把各方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探索,甚至是争辩。
铃轩奖的评奖不仅仅是一个发现、认可、奖励优秀供应链企业的问题,我认为还要更多的利用好这个平台,探讨产业发展,供应链企业发展,未来如何能把产业做强,把韧性更强的供应链企业建立起来。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拥抱未来,铃轩奖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在此预祝本届铃轩奖评奖能够顺利启动,希望疫情的乌云能够早日消散,也祝愿大家在特殊的时期保重身体。
闫建来(铃轩奖评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最后为铃轩奖未来发展提几条个人意见。
第一,建议增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与新型零部件获奖名额。
第二,把我们的六大评选办法变得更加具有规则性,严谨性,使我们的参评企业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我们的铃轩奖,各位评委进而也能够更好的按照规则去投出公正的一票。
第三,特别希望贾可博士团队现在开始去策划评选结果出来之后的传播和推介,使我们参评企业的获奖产品和技术能够通过铃轩奖的包装快速的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机会,对我们产业的完整度和先进性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这样下去铃轩奖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陈玉东(博世中国总裁):就铃轩奖的评选,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希望铃轩奖能评一些三四级供应商里的独角兽,也希望评一些隐形冠军出来,为我们中国基础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过去几年由于逆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希望在铃轩奖在评审当中能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知识产权是需要反复强调和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希望以后汽车零部件能更加健康发展下去,支持主机厂生产更好的具有四化功能的新汽车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客户服务。
许欢平(采埃孚亚太销售及客户开发高级副总裁):对铃轩奖,我也有一点小小的提议。
在中国,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都在同台竞技。我们要持续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核心研发,因为之前很多外资企业在核心研发方面一般是国外做好,中国做适应性开发。
现在我们看到,这几年的趋势是外资企业逐渐把核心研发转移到中国来,在中国初步建立一些新产品或者是适应中国市场新产品的核心研发能力。
这个对中国的市场无疑是大有帮助的,也应该鼓励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创新,并支持把核心研发转移到中国来的这种行动。
李海(铃轩奖评委、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副总裁):在此,我对铃轩奖提几点建议。
第一,因为我们要加大国产化的力度,从一个采购的角度希望能够通过铃轩奖进一步发掘优秀的国内新供应商,特别是新四化方面独角兽方面的供应商。我们也一直在积极的搜寻,并与很多第三方的公司合作在寻找这些供应商,希望能够通过评选铃轩奖,能够发现这样的一些新生力量。
第二,因为我们要加大国产化,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给更多的供应商提供和我们一起合作的机会。每次的危机与挑战都会带来新的机遇,机遇就是我们会加大国产化,我们会给国内的供应商带来更多合作的机会。
何涛(铃轩奖评委,广州小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我觉得铃轩奖这样一个平台,不仅是提供了一个去选择和评判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奖项和平台,同时也为我们共同研讨汽车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包括也给我们之后的合作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整个汽车的垂直整合深度会进一步加深,之前我们可能会提到弯道超车或者是变道超车,弯道超车是整个完整产业链的超车。
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去推进供应链的垂直和深度,不要像以往一样只管理Tier1,Tier2这些上游企业,同时对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芯片、电池、电机我们要管理到三级四级甚至五级的深度。
只有垂直整合深度不断加强才能提高主机厂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和控制力度,保证我们在危机时对保供的冗余度。
主机厂和零部件厂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变更,不再仅仅是主机厂去提需求,供应商去完成研发进行验收,这种合作模式越来越深入了,我们提出了Tier0.5、Tier1.5的合作模式,主机厂之间与供应商之间进行了深度融合。
对于研发来说,不仅仅是Tier1的角色,还要参与到开发,我们采购不仅仅只是采买人员,也要拥有对技术和趋势的理解,拥有促成双方复杂合作关系要的基本能力。
孟唐华(铃轩奖评委、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服务支持采购部部长):铃轩奖以前都是更多关注的是量产零部件供应商,包括新四化的供应商,而去年催化剂、电辅材料大幅涨价已成为主机厂的制约因素,这也成为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
目前主要矛盾是复工复产,从近期的终端市场看,市场下滑已经超过2020年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近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整个成本上涨带来的整车的价格的上涨,也会弱化一部分消费的意愿。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也是为贵金属的矿产打工。
把基础材料的供应商引向铃轩奖平台,这会对降低中国的材料成本做出贡献。另外一方面建议铃轩奖能够探讨针对三元催化剂的贵金属,并发现有影响力的供应商,为中国的市场做贡献。
宋玮(铃轩奖评委、北汽集团技术与产品管理部部长):最后想提一点评审过程中以及未来对铃轩奖的期待:
以往评奖过程中对产品技术关注比较多,对制造技术关注比较少。去年的芯片其实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一课,以前我们不知道芯片的制造环节有这么复杂,这么深。这并不是因为芯片行业不走出来、不宣传,而是我们无知,我们需要不断补上这一课。好在我们汽车人非常勤奋、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或者说了解了这其中的不易。
这个经验是值得横向展开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在这个产业链上的制造环节和装备环节。
我知道评审团成员一定是藏龙卧虎,希望对制造、材料、装备有心得的评委不吝赐教,同时希望铃轩奖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更多对的人加入到评审当中。
殷承良(铃轩奖评委,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从奖励的角度上,过去铃轩奖主要是从技术、产品、业绩这些方面来评奖,但是今天看来业绩是靠好多方面支撑。
比如,在自己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上,你供应链里每一个布局怎么样会比较完美,更多的是要考虑这个方面。不一定你的产品就比别人好,也不一定说很得意的你的技术比别人好,也并不一定你的专项比别人好,这个比拼比的是你整个体系,包括仓储,包括物流,在全过程之中你比别人想得早,比别人想得远,比别人做得有预见性,最后实际效果你就比别人好。
我觉得是不是在今年加入特别奖,给做得好的有先见之明的企业颁一个奖。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仅仅考虑过去传统的逻辑是不够的。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