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情绪传到亚太市场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牛跟尚)22年5月24日 16:51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与疫情共存。”全球知名的动力总成技术和电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纬湃科技首席执行官安朗(Andreas Wolf)在德国时间5月23日早上9时接受中国记者云采访时说。
过去已过去,未来正到来。这位在西门子、大陆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工作几十年的德国老汽车人,在花甲之年带领团队从大陆集团原动力总成事业群拆分出来的纬湃科技,转型电气化,在2021年9月16日在法兰克福独立公开上市。
对于市场的电动化浪潮,纬湃科技在2019年开始聚焦电气化发展,预判汽车市场的未来一定是电气化。“我们进一步展望在2025年到2030年间,全球电气化占比有望达到50%。”
以纯电动车为例,安朗预计,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会达到40%到50%左右,这个比例在重点市场,比如中国和欧洲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疫情的背景下正在负重前行。
安朗预测,今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会与去年持平,也有可能会出现2%的小幅下滑。尽管今年中国整体的汽车市场的增长不会强劲,他对纬湃科技在中国的业务要求是稳定可控。
戴着戒指、穿着长袖黑扣白衬衣的安朗,举止优雅,谈及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影响时神情凝重。
“因为历史上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与现在的疫情进行横向比较,疫情在今后的几年间可能会持续下去,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不断加强对于新冠的了解。”
自称60多岁但精神矍铄的安朗透露,以前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哪场疫情会对于生活和工作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方式、采用新的流程进行生产上的调整,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曾在2021年11月2次在线上参与纬湃科技天津研发中心正式投用的安朗说,疫情确实对在中国的生产活动带来了一些影响。
3月,纬湃科技最重要的两大工厂——长春和上海工厂的生产在疫情之初暂时中断。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团队的努力下,位于长春、上海的工厂很快就实现了闭环生产,产能逐渐恢复正常。比如,长春工厂的产能恢复到80%以上。
上海工厂一直采取闭环管理,产能爬坡逐步上升。长春的生产基地比上海的生产基地要更大,所生产的汽车电子类产品范围也要更广泛些。相对而言,上海工厂的规模略小些。
疫情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冲击,纬湃科技的生产总体可控,相对平稳。与此同时,其原材料供应商也受到疫情影响,总体形势仍旧是高度复杂。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的专访实录。
1、2022年全球车市仍会略微疲软
汽车商业评论:根据一季度的财报,纬湃科技电气化业务新增订单创下了历史新高,有35亿欧元的新增订单来自于三大事业部之一的新能源科技事业部。但是,新能源科技事业部销售额为1.617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增-6810万欧元,这相当于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为-42.1%。怎么看待订单和现实业务的差距?
安朗:目前,我们新能源科技事业部电气化产品的销售额大约是6亿欧元至7亿欧元,但是,从中期目标来看,我们对于电气化业务是寄予厚望的。
从时间线上来说,2022年全球的车市仍旧会略微疲软,我们的增长会慢一些,但是2023年我们将会开启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在2024 年至2025年我们将会阔步成长,电气化业务有望实现20亿欧元左右的规模。
在利润方面,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持续推进盈利能力的改善,这与以往我们的上升轨迹是非常相似的。
随着我们新增订单的不断增加,储备订单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科技事业部将在中期实现显著的利润改善。
2、逆风增长
汽车商业评论:第一季度销售额达22.6亿欧元,净利润为-1130万欧元(去年同期-3170万欧元),每股收益为-0.28欧元。纬湃科技预计2022年销售额有望达86亿至91亿欧元。公司认为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可能在2.2%至2.7%之间。后面大半年,怎么做到盈利,改善收益,让利润、利润率、股票收益出现正增长或好的财务收益?
安朗: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面临多重挑战,纬湃科技销售额是83.48亿欧元——达到预期——比2020年的80亿欧元还好。
2022年,纬湃科期望能够实现86亿欧元到91亿欧元的销售额,安朗说这是“在逆风增长”。
之前受到一些挑战,增长出现减缓,之后增长的可能会更快。通过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和节约成本,相信在开源节流之后可以实现我们在息税前利润上所设定的2022年目标。
我抱有期望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从新增订单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中国2021年所实现的新增订单还是非常的喜人,基础十分扎实。二是说从本土主机厂和国际主机厂的业务态势上来说,我们在中国也实现了非常不错业务平衡。
3、与之共存,共奋战
汽车商业评论:最近日产汽车COO说危机是创新之母,您怎么看待这一次的疫情危机?
安朗:这个问题很有哲理性。
首先,过去这一两年的疫情,也是我们快速学习和快速适应的过程,以往我们觉得几乎是不可能,或者说非常难以实现的工作方式,现在习以为常,是完全可以掌握的。比如说,像我们的云见面,以及在线的一些工作方式。
其次,我也认为在现在疫情反复的现实条件之下,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与之共存,共奋战。这是我在疫情当中的两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