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新能源最新成果,长安马自达MAZDA EZ-6亮相广州车展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编辑)22年5月1日 09:52
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人感叹,世界被分割成了前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时光不停向前,回不去的不仅是疫情前的世界,还有传统汽车业。
“汽车四化”概念诞生的2015年可以看做分水岭,电动化、智能化、电商化、共享化从各自维度重塑汽车产业,这是过去7年来的行业共识。分歧只是电商化和网联化谁更有资格跻身汽车四化。
汽车四化是技术、商业模式层面的变化。事实上汽车业还在经历更底层的逻辑变革、各环节分工合作的角色变革。后一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可能不比汽车四化小。
以汽车主机厂为例,以往他们扮演OEM角色,负责组装整车、塑造品牌,把产品批发给经销商。大多数汽车的关键技术并不在主机厂,而是在零部件供应商手中。如果没有奔驰、宝马,汽车业不会有多少不同,但如果缺了博世、电装,绝大多数汽车将无法生产。2011年日本地震后就出现过因为一家日本车漆供应商受灾,导致全球黑色车漆断供的极端案例。同时,直接接触消费者的终端销售、售后维修保养都不在主机厂的业务范围内,而是交给经销商。
这种各环节分工模式和上下游协作关系正在被打破。
新汽车的生产商不仅用电动化、智能化打造汽车,而且自己动手研发、制造、亲力亲为的部分越来越多。从自研芯片、电池、软件、自动驾驶系统到自营销售、自建售后维修体系。
主机厂覆盖的业务范围,正在从OEM这个中心点向上下游延伸,延伸到多上游?以电池为例,一些主机厂不仅研发、生产电芯,还掌控电池关键原材料直至矿藏。
这有悖社会分工理论。但事实就是,新汽车的制造商们正在打造一条从矿山到维修的全新产业链,并试图牢牢掌握链条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全新的竞争中,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一个重要节点的自研能力。
2022年4月26日,蔚来第20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
回看以往,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个20万台,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在40万元市场的第一个20万台。
对蔚来自身来说,这当然是里程碑时刻,第一个10万台用了3年时间,第二个10万台只用了1年,再度刷新行业速度。
准确说是384天。如果不是因为疫情防控供应链的中断、4月9日的停产以及之前对供应链对生产的影响,还能再缩短。
在电动车赛道,年轻的蔚来已经超越了豪华车三强。根据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统计,2021年3月国内30万以上高端纯电乘用车市场,蔚来以9829台的月销量位居排行榜第二位,超越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蔚来3月和一季度均价保持在40万以上,量价齐高。
有媒体按价格区间统计了今年前三个月纯电动车销量排放。在“3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蔚来在1、2月前四名中独占三元,在3月前五名中独占三元。
短短5年前,没有人能想象到这一幕。曾几何时,中国品牌突破“10万元天花板”都相当艰难,而现在,在智能电动车上,居然可以做到量价齐超ABB。
如果望向未来,会发现另一个意义是中国汽车在新汽车时代、新汽车产业模式下的首个20万辆。这里的“新汽车”不仅指汽车四化,更特指自研、自制、自销、自服的新型产业链分工模式。
为什么是蔚来首个做到?
自研、自制、自销、自服的核心是自研,自研的基础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蔚来研发投入45.91亿元,同比增长84.6%,占营收比例12.7%。绝对投入上蔚来已经直追体量比它大得多的传统车企,增幅和占比则远远高于传统车企。
传统车企研发与营收占比一般在5%左右,这也是传统车企OEM角色与产业链分工的结果,整车厂不需要太多的原创研发。而科技公司完全不同,以中国科创板上市企业为例,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12%,华为这样的科技天花板企业研发占比常年高于15%。这也是为什么蔚来等新型车企的估值逻辑更接近科技公司而不是传统车企。
研发投入碾压传统车企,即便与强调智能的小鹏相比,蔚来也一直领先。
2018~2021年蔚来、小鹏研发投入对比
研发投入可以部分解释蔚来凭什么卖这么贵、卖这么多。截止2022年3月底,蔚来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超过4700件。
蔚来在研发上投入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公司2022年预计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倍,到2022年底研发人员增至9000人。
蔚来坚持高额高效投入、正向自主研发,掌握了大量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强大的产品力,不断实现技术领先。
通过对“三电”、“三智”等长期技术的自研,以及关键技术的全栈自研,给品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科技价值成为品牌高价值的重要组成,试举几例。
自研NT1、NT2两代平台。蔚来NT1车型包括蔚来ES8、ES6、EC6三款,第二代技术平台NT2车型包括蔚来ET7、ET5和ES7,目前,蔚来ET7已于2022年3月28日开启交付,蔚来ES7发布在即,蔚来ET5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启交付。此外,搭载最新智能座舱硬件的2022款ES8、ES6和EC6,以及现有用户智能座舱升级方案也将发布。
自研底盘域控制器FCC及智能空气悬架。蔚来独立研发了国内首个全栈自主开发悬架控制系统,打破国外对悬架控制系统的垄断, 拓展性能调试带宽以及软件融合,在ET7上更好的实现了“好开”、“好坐”,为用户提供了极致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自研大规模整车FOTA。蔚来是全球首家通过完全自主研发实现大规模整车FOTA的汽车品牌,覆盖4个车型、累计新增功能200项、累计优化功能409项。与市场上大多数仅支持升级UI界面、导航地图和影音娱乐系统的SOTA不同,蔚来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域控制器,可以对整车35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实行固件升级。
蔚来深度整合的软硬件研发能力让蔚来可以通过FOTA实现对动力域、底盘域、辅助驾驶域、信息娱乐域和车身域在内的重大功能更新。针对FOTA的相关技术,目前已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地布局超过100项专利申请,其中90%为发明专利和申请。这些专利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传输的以太网通讯架构、高性能网关、信息传输的策略和控制方法、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方面。
自研电动化技术。其中100kWh电池包拥有300多项专利,采用CTP(Cell to Pack)技术,能量密度提升37%。搭载100kWh电池后,蔚来车型NEDC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15公里。100kWh电池优异的性能表现,源于四大技术亮点:无热蔓延安全设计带来了更好的热失控管理能力;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制造装配简化40%,空间利用率提升19.8%;全天候温控提升了电池性能,并延长了电池寿命;端云融合BMS可根据工况智能调整参数,提升电池在全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自研辅助驾驶系统NIO Pilot。蔚来独立完成了 ADAS 域控制器的硬件和架构设计、机械设计,满足高可靠性要求。在研发进行的同时针对高速辅助驾驶、拥堵自动辅助驾驶、控制变道、道路自动保持、来车预警、道路标识识别、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多个技术领域布局了超过100项专利申请,实现了从底层传感器布置方案到深度学习算法的全面专利保护,目前已有超过40%的专利获得授权。
蔚来已推出的NOP(Navigate on Pilot,领航辅助)可基于高精地图和导航规划的路线,在结构化道路(高架、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变道超车、自动进出匝道,截至目前蔚来已经累计有3亿公里以上的NIO Pilot使用里程。
此外,蔚来还自研了换电技术和基于车电分离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并将换电推广为全行业认可的新补能模式。自研蔚来能源云系统,
对智能电动车最为关键的自动驾驶、三电系统,蔚来更是采取全栈自研。
自动驾驶是从感知、算法、地图定位到控制策略、底层系统的全面自研,建立了NAD全栈自动驾驶技术。NAD将逐步实现高速、城区、泊车和加电场景的全覆盖,带来安全放松的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
通过全栈自研在感知领域建立了Aquila蔚来超感系统,拥有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颗300万像素高感光环视专用摄像头、1个增强主驾感知、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和V2X车路协同。实现融合感知,定义了量产车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全新标准。
感知硬件中值得一提的是激光雷达,蔚来ET7搭载了500米超远距激光雷达,包含多路1550nm窄带激光器和接收系统,在常规的障碍物识别之外,其拥有的“定睛凝视”功能在视场局部产生高密度点云,以获取更精确的三维信息,ROI区域可达到0.06°x0.06°的超高角分辨率,对抛洒物、落石、轮胎等摄像头难以识别的物体也可实现探测,提高行车安全。
复杂的感知硬件信息需要超算平台进行数据融合与计算,蔚来超算平台ADAM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量产车移动计算平台。ADAM拥有四颗英伟达 Orin X 芯片,48个 CPU内核,256个矩阵运算单元,8096个浮点运算单元,共计 680亿个晶体管。 总算力达1016T。
自动驾驶之外,另一大全栈自研重点是电驱动系统。
电动汽车的电驱动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而电机种类则分为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异步电机。 蔚来在电驱动系统领域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效率和性能都更为出色的电驱动系统。
考虑到碳化硅的应用对于ET7用户体验的提升,蔚来加快了研发和制造的脚步。ET7搭载电驱动系统碳化硅(SiC)功率模块的应用,使整体峰值功率和峰值扭矩,相比于现有的160kW和240kW电驱动系统分别提升了20%和23%。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80kW,后异步感应电机300kW,出色的动力性能使得ET7百公里加速达到3.8s;综合损耗降低了4%~6%,并实现了更好的NVH效果,带来更为静谧的驾乘体验。
或许是因为“新汽车”模式的兴起,尝试自研乃至全栈自研的厂商不止蔚来一家,而蔚来“用户型企业”的标签更加独特和唯一,所以近几年来“用户型企业”逐渐成为蔚来最显著的标签,让人们忽略了蔚来的科技属性和自研实力。
只有把一年年的研发投入、一项项的自研技术一一列出来,才能感受到为什么是蔚来在新汽车中第一个做到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