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批量交付在即,小鹏汽车智能工厂揭开面纱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18年12月5日 21:17

 2018年是多个新造车企业首款产品批量交付的关键之年,它们共同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重大考验:前期策划宣传阶段带有光环的产品能否通过制造环节的考验,以真正的高品质批量交付到消费者手中。

 

 

12月1日,位于郑州的海马小鹏智能工厂首次对媒体开放。该工厂由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共同全新打造,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投资20余亿元。

 

小鹏汽车提供的资料显示,工厂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创新点超过60项。

 

硬件方面,使用近300台工业机器人、116台物流AGV(自动导引运输车)、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智能装备;

 

软件方面,集成MES、工业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手段,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产品品质制造智能化。

 

 

当天,《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参观了海马小鹏智能工厂的总装和焊装车间。走进车间,一排排机器人正在作业,生产线上工人不多,一看就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工厂。

 

总装车间目前已建设一条整车生产线,100台AGV配合自动化输送线,实现90%的物料自动配送。焊装车间拥有一条四车型柔性生产线,焊接整体自动化率达85%,全车间约2600个机器人焊点参数100%在线监控。

 

这种自动化大大节约了人力,工厂人员称,以一期设计的15万辆年产能来衡量,传统焊装车间需要400人,而目前的焊装车间只需要100人。

 

自动化是能看得见的部分,而看不见的还有信息化的部分。工厂人员称,在这里,从客户端的订单开始,到供应链体系中信息的接受,一直到生产过程,全流程的设备和生产线的交互都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运营。

 

 

而要实现高品质、批量化的交付,有了智能工厂,小鹏汽车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强大的生产质量体系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

 

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造车新势力首款车的制造一般会选择与富有制造经验的传统车企合作。小鹏与海马的磨合已有两年,双方联合建立了一支质量团队,小鹏还在海马工厂原有的质量管理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小鹏汽车向生产车间派驻了一支超200人的质量工程师和技术工程师团队,其中高级工程师比例超过60%。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何涛表示,这些人分布在质量、生产管理等关键工位,“比如来料的检测我们两方都会做检测,因为海马有海马的要求,小鹏有小鹏的要求。”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万锋称,海马小鹏智能工厂经过两年的磨合、研究和策划着力提升设计领域、过程领域、零件领域的三个能力,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三个结果——保障产品的基础质量、性能质量、客户感知质量。

 

小鹏汽车质量工艺管理总监此前在日企工作,他说到,“尽管我们的产品定义是A级车,但对标的是主流的日企中高端产品,包括生产过程质量、零部件质量、功能质量、售后质量都定了很高的目标。”

 

从今年年中小鹏就跟海马一起调试工厂,8月份左右开始进行小鹏G3车型的试生产。但其实小鹏1.0版车型2017年10月就在此工厂量产下线了,这款车型生产了近千辆,并没有对外销售,主要用于内部产品体验。

 

何涛提到,“我们同事每天上下班都在开,像其他同行遇到的设计、质量、稳定性等问题我们之前都有了相关的经验。在做G3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经验用上去,不管是供应商的选择还是工艺开发,我们都在不断累积经验。”

 

小鹏汽车有专门的售后工作组服务这些车,如果是设计方案的问题就改设计方案,是一致性的问题就改一致性,以最大程度避免交付之后再出现问题。

 

经过一年的迭代和升级,G3将真正交给消费者,而从1.0到G3,小鹏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更换了70%。何涛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我们希望产品研发、生产的时候慢一些,不要让用户当小白鼠。”

 

12月12日,小鹏汽车首款上市量产车型G3将正式上市,真正交付消费者。

 

目前工厂正处于产能爬坡期,还没有真正大批量产。何涛称,“最开始是5台、20台,慢慢地会到几百上千台,明年上半年我们会按照跑步节奏来交付。”

 

临近年底,外界惦记的造车新势力比拼交付的赌约将见分晓。但比起谁赢得赌约,《汽车商业评论》更乐于看到的,是这些造车新势力集体通过大规模制造的考验,顺利走入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