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破解自动驾驶量产难题,安智选择从ADAS起步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钱亚光)18年11月8日 16:31

 

对于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来说,大笔大笔的钞票烧了三四年,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已经到了必须证明自己商用的潜力的时候,不然可能不会再有投资方愿意大笔投入资金,耐心等待他们技术成熟。

 

因此,去年还在拿数据和算法讲故事的初创公司创始人们,今年已经开始在讲产品何时落地,强调大订单与大客户了,包括Waymo、Mobileye、通用等行业里所有的主流玩家几乎都宣布了自己的商用计划。

 

在最近苏州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到场的Drive.ai、驭势、智加、魔视智能等专攻智能驾驶的初创企业目标也更加务实,有的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的量产。

 

自动驾驶不存在弯道超车

 

 

"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无人驾驶,发现最关键的还是两个字——量产",在2018 全球智能驾驶峰会的演讲现场,安智汽车CEO郭健这样坦言。

 

安智汽车核心成员大部分毕业于号称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摇篮的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郭健本人在吉大一直从本科读到博士,从大四开始,他进入到学院课题组,参与无人驾驶研究,开发了国内最早期的无人驾驶原型车。

 

2015 年1 月,33 岁的郭健放弃了国际一线零部件公司的安稳工作,在苏州创办安智汽车,专注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研发,这一年,他进入智能驾驶领域已超过10 年。

 

郭健对智能驾驶研究的发展相当熟悉,他认为自动驾驶最关键的问题是汽车成本和性能相妥协,自动驾驶产业也需要在愿景与落地间寻找平衡,目前许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步子大多走得太急,直接面对L4、L5,而跨过了L1、L2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和核心传感器的研发。

 

安装了安智ADAS系统的车辆在测试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功能

 

在郭健看来,在2020年-2025年,自动驾驶仍会处在一个L2向L2.5转移的一个过程。而自动驾驶的关键部件,如传感器、芯片的研发是在现有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但如果没有经验和利润的积累,只靠投资,研发是很难持久进行下去的。

 

在郭健看来,自动驾驶技术是螺旋上升的,不存在弯道超车,所以安智选择了一条最困难的道路,突破核心技术。

 

另外,国际研究数据显示,普通人对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并非很快就能接受。郭健认为,虽然无人驾驶是一条终极之路,但当下应该从L1、L2驾驶员辅助系统开始慢慢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因此,安智选择从驾驶员辅助系统开始,进行技术迭代。渐进实现Level 1-Level 2级驾驶辅助技术的量产落地,同时迎合市场和用户的强需求。

 

2016年1 月底,安智汽车得到了亚太机电500 万人民币天使轮注资。2018 年初,安智又拿到数千万元Pre-A 轮融资,建设了生产线,拿到了订单,量产在即。

 

国内ADAS市场即将爆发

 

在无人驾驶距离普通人尚远的当下,在市场的需要和政策的推动下,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正在逐渐作为标配,走入寻常百姓的座驾。

 

据相关研究机构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汽车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将达到 7200 万颗,市场规模则将达到 51.2 亿美元,车载摄像头的市场规模将达 94.8 亿美元。

 

根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ADAS 市场将迎来爆发点,规模将达到963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将远超国际市场增速。

 

安智研制的77GHz毫米波雷达

 

目前,国内ADAS的新车渗透率在2%到4%,其中盲区检测渗透率最高,达6.9%,而发达国家目前8%的新车均已配备ADAS功能,中国市场前景可观。

 

在国内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市场,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Mobileye和法雷奥等多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占了很大份额。对于它们而言,中国市场虽然体量巨大,但当前标配量尚小,没有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针对中国路况、环境进行深度开发。

 

不过, 中国的政策法规风向在变,2018年“客车1094法规”要求9米以上的客车标配车道偏离预警与前方防碰撞预警功能,而到2020年,中国将把“标配ADAS”列入乘用车安全评级C-NCAP的参考维度。

 

可以预见,2020年中国ADAS市场真正爆发时,国际顶尖ADAS系统Tier 1厂商肯定会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化团队来做中国产品的深度开发,届时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创业窗口将会迅速关闭。

 

“一般自动驾驶或ADAS创业公司,如果在2019年上半年还拿不到量产项目,或者他们的产品还不足以支撑量产化,基本就丧失了市场的先发优势。”郭健这样认为。

 

安智研发的单目多功能摄像头

 

凭借三年的研发积累,围绕ADAS领域,安智打造了基于芯片-底层架构-功能方案-硬件的完整产品链,ADAS的功能主要包括ACC走停型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FCW前方防碰撞预警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KA车道保持系统、 AFL智能前大灯控制系统以及RSR道路标示识别等。

 

目前,安智的产品线已覆盖基于77GHz 毫米波雷达、单目多功能摄像头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一体化ADAS 系统方案,可实现 L1 -L2级车规级自动驾驶。

 

信心基于中国特色

 

据记者了解,安智的产品在价格上,与国际零部件厂商相比,优势并不明显,那么,安智进入这个市场的信心在哪里,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怎么说服厂商接受安智的产品呢?

 

对于这些问题,COO刘芳表示:

 

首先,安智的技术更符合中国复杂路况的国情,针对下水井盖、高架桥、隧道等容易误报的场景,以及国内驾驶员特殊的驾驶习惯,进行了本土化开发。

 

在隧道中,安智的ADAS系统工作完全正常

 

比如在识别交通标识的时候,不仅是识别数字,还能根据整车厂的要求,实现对交通标识上文字的识别;再如,安智很有中国特色的防近距离加塞的走停型ACC系统,充分地分析了国内很多熟练驾驶员的驾驶特性,系统前半段刹车非常狠,后半段再慢慢地刹停,而且在前车刹停后缓慢滑行时,后车会迅速地贴上去,非常有老司机的感觉。

 

其次,在技术与需求的整合度上,安智也更符合国情。比如有的车企会要求安智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把系统决策层开放出来,给到终端的OEM厂,由他们来提出最终的需求,跟安智共同合作来写最后决策层的代码,对此,几乎其他的国际供应商都做不到。

 

第三,安智的决策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目前国内的汽车开发进度很快,很多被压缩到两三年内,需要所有的零部件厂商非常快捷地进行反应。多数国际供应商的决策不在国内的,在做商务配合和技术配合的时候,反应周期非常长,而安智可以针对客户的要求,可以迅速做出决策,提供高效的现场支持、现场服务。

 

因此,安智有独到技术的支持,可以跟客户深度地融合,并能提供高效的服务,即使不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竞争,也有非常强的竞争力。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安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也将显现。

 

让自动驾驶人人可享

 

早在2017年初,安智已成功研发和生产出国内首只具备完整 ADAS 系统功能的 77GHz 量产化毫米波雷达,成为国内唯一提供 77GHz 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产品,安智也成为国内唯一ADAS 产品通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试认证的企业。

 

测试车上安装了由77GHz毫米波雷达和单目多功能摄像头进行调试,量产后这些装备会集成在车里

 

安智公司近期的目标是把产品做到量产,做到产业链的协同,包括从专用芯片,到软硬件集成,到测试认证,到产品量产,直至市场落地拓展的全链条。

 

在测试认证和市场拓展方面,安智与负责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制定的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了独家+深度+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证明了安智的实力,也会让安智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健。

 

在生产方面,安智与台湾汽车电子领域领先企业光宝科技签订了产业链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产线年底将投入全面运营。

 

目前安智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领先商用车项目的定点流程,并已经获得了一个国内新能源车的项目量产定点,在国内领先自主品牌四个换代车型的项目定点确认,另外有三家国内新能源车企项目已进入项目定点供应商考核。

 

最早明年3月,安智的产品就将通过前装进入市场。根据安智预计,2019年,产品销量将达到5万套,销售收入过亿元;2020年,销量将达到20万套,销售收入近5亿元。郭健表示,这仅仅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目标:“如果正常发展的话,我们量产的数据要比现在还多。”

 

在驾驶员辅助系统之外,安智也在布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感知、融合、决策、控制在内的全栈智能驾驶算法和方案。郭健还透露,安智目前正与整车厂合作开发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样车。

 

伴随量产生产线的落地和市场化层面的战略合作,郭健透露,安智汽车将在未来三年迎来更多可喜进展。“让自动驾驶落地化,成为人人可享的出行安全与智能,是安智不变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