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造车新势力,谁是活下来的1/314?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刘宝华)18年1月18日 11:04

 
2017年一进入最后一个月,全中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浙江乌镇的两场饭局上,吸引到菜单和缺席人名单上。关于世界互联网大会,富豪互怼的受关注程度也完全超过了行业本身。
 
造车新势力没时间互怼,都忙着吸金和吸睛。
 
12月4日,零跑汽车与红杉资本签署pre-A轮融资协议。
 
次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由百度资本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20亿元。这其中还包括腾讯的投资。
 
而一个月前,蔚来汽车宣布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
 
12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上宣布完成3轮A+轮融资,投资方是阿里和9大投资机构。
 
何小鹏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并宣布“B轮明年初见!”
 
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发微博的时间。这是在威马汽车12月11日在上海大手笔发布品牌战略和蔚来汽车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大型发布会开启预定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的ES8之际。
 
虽然今年发生贾跃亭领导的乐视汽车和FF汽车因为资金问题开始停摆或者进入困难时期,但随着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车或亮相、或下线或上市,没有人再怀疑它们是PPT造车,而是真的来了。
 
10月12日,小鹏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抢先宣布在海马汽车郑州工厂下线量产车。
 
11月16日,由乐视孵化而出张海亮领衔此前默默无闻的电咖汽车在广州车展宣布正式上市。
 
12月11日,威马汽车发布品牌战略之际同时亮相量产车。
 
然后是最新的蔚来汽车的上市会。
 
2017年9月9日开始,汽车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在每个周六推出固定报道“造车新势力周报”,梳理集纳造车新势力企业一周内的新闻动态,至今每次周报不少于5条资讯,也就是说,如果按工作日算,造车新势力这个群体每天都有新事件发生。
 
这些事件包括融资、合作签约、人才流动(一般是流入)、工厂开建、启动生产、品牌发布、产品亮相或上市、获得资质、进入公告……
 
如果把造车新势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个领域就像初春向阳的山坡,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2016年8月,《汽车商业评论》以封面故事专题形式在业内率先集中报道造车新势力现象。我们在《造车新势力让汽车行业重回少年时光》中指出这样的趋势:新生的新型汽车企业将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百年未有的巨大变革和青春气息。
 
2017年3月,我们推出“造车新势力第2季”封面故事专题。
 
两次报道都辅以“造车新势力靠谱程度”一览表,从创始人、造车理念、团队构成、资金来源、过往身份、当下进展等维度对20多家新造车企业进行靠谱程度的打分。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读者投票。
 
上述维度的具体内容来自汽车商业评论的调查和媒体的公开报道。一定程度上,这些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前景。
 
从《造车新势力第3季》开始,我们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维度上横向对比这些企业的表现,这是观察造车新势力靠谱不靠谱判断的另外一个维度。
 
我们首先聚焦的是营销与传播。因为造车新势力成立时间早晚不一,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还没出来,无法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对比。但品牌、营销、传播是大部分企业从诞生之初就开始做的,尤其是出身互联网的新势力企业,它们对品牌、传播的理解和把控,与传统汽车企业明显不同。
 
专注汽车行业数据服务的SoCar为我们提供了数据支持。
 
 
图1的SoCar热度榜中,每家造车新势力背后的数字代表在这样的统计体系下,该企业在新闻媒体和论坛曝光度占22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曝光度的占比。
 
数据采集来源包括全国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和汽车之家、爱卡、易车等大型汽车论坛,采集时间为2017年初至12月中旬接近一整年。对比企业为表中呈现的22家造车新势力代表。
 
与之对照的两组数据是这22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的百度指数(图2)和微信指数(图3),可以看到因为数据来源和采集方式不同,结果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蔚来都排名第一。
 
 
当然,SoCar的统计不可能包括所有造车新势力企业,见诸媒体的至少还包括银隆、绿驰、帝特律、风翔、昶洧、金康、速达、华人运通、多氟多、博郡、杉杉、太行、泰克鲁斯· 腾风、国金、国机智骏等近40家。
 
造车新势力一共有多少家?
 
2017年12月初,有媒体从全球零部件巨头博世处得到的判断是“已突破60家”,而12月底,《汽车商业评论》从不愿具名的一位权威人士了解到,已经投入这场造车运动的企业达到了314家。
 
无论具体数字是多少,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是没有异议的事实。
 
 
从一开始,《汽车商业评论》定义的“造车新势力”,泛指从近几年开始涉足汽车整车制造业务的创业公司、从其他行业跨界进入汽车业的公司,它们区别于传统车企的特点是新企业、新品牌、新能源、新模式。
 
根据其创始人、实际控制人,造车新势力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来自传统汽车业,如威马、爱弛亿维、拜腾、云度、万向、前途、电咖等。
 
第二类来自互联网企业或者互联网媒体,前者如小鹏、奇点,后者如蔚来、车和家。
 
第三类来自其他行业,如长江、国能、零跑、银隆、国金、国机、杉杉等。
 
哪一家、哪一类更有希望获得成功?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表示:“很难预测哪些企业能成长起来,因为初期是完全看不出来的,只有当产品上市之后才能从市场反应中来预测。”
 
实际上,从团队建设、融资能力、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营销功夫上,毫无疑问能够判断造车新势力的靠谱程度。
 
现在已经有产品亮相、下线或者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判断依据。当然,一旦这些产品上市,笼罩在这些造车新势力身上的光环,有的会加深,有的则会消退。但,这已经不是预测。
 
我们相信314家企业中大约有10%的企业是会正式造车的,而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或许又只能是其中的10%。
 
《汽车商业评论》综合各类信息,包括团队、融资、产品、模式和进展程度等方面,得出的判断是,造车新势力靠谱排行榜目前占据前十名位置的企业依次如下:威马、小鹏、蔚来、车和家、爱驰亿维、奇点、电咖、拜腾、开云、金康。
 
显然,威马、小鹏和蔚来是最炙手可热的造车新势力,三家都已经亮相或上市了量产车,三家都有BAT(百度、阿里和腾讯)投资加持,特别是威马,分别有百度和腾讯投资,而且已经有造车资质,并自建工厂生产,量产车型定价更具市场竞争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贾跃亭债务缠身,但他在美国的FF汽车公司还没有停摆,2017年12月,在最困难的时刻,有新一轮融资到位。鉴于2017年初在拉斯维加斯亮相的FF91令人眼前一亮,虽然它在靠谱榜的位置后移,但我们还是愿意看到奇迹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得分最高分为5星,最差为半星,虽然得如此低分显然意味着我们对其不抱太大希望,但并不意味着得5星的一定能够就笑到最后。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对机会窗口的判断,事实是至今仍有新企业不断加入到这场造车运动中。
 
引发这场运动的内因是130多年历史的汽车遇到的汽车四化浪潮,汽车有机会变成一个新物种,这让初创公司看到机会。
 
外因则是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管理者希望用放进鲶鱼的方法带动传统车企转型,加速整个行业改变。
 
能发展成运动的原因是各方参与者能够各得其所:国家得到能源安全,企业家得到商机,资本得到风口,地方政府得到就业、税收和GDP。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无论最终能否成功,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都不会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