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厌恶万分之一的风险,黑公关舆论混战、诅咒购车者……谁在裸泳?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张晓亮)今天 09:54
撰文 | 张晓亮(轩辕奖评审团执行主席)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甄尤美
最近刚在襄阳完成第十三届轩辕奖的年度测评和终审,入围车型中有两个案例非常值得和大家探讨——一个是尊界S800,另一个是奥迪新A5L。
这两款产品近期均取得了超预期的市场表现,认真梳理其背后折射的市场趋势,对于我们校准对市场的认知极具价值。
尊界S800开拓出全新价值空间
先说说尊界S800。
首先必须承认,我在今年年初严重低估了这款车的市场潜力,为此专门反思了两个月。尤其是在轩辕奖测评中全面体验实车,并与多位评委深度交流后,我大致摸清了它热销背后的市场逻辑。
其一,尊界S800以全新方式重新定义了超豪华,核心在于搭载了华为最完整的科技与智能生态体验。
从车辆的外部灯光、开门方式,到入座后的语音控制、光线照明调节,再到座椅配置和车载娱乐体验,华为将汽车业务链条上的高端配置尽数搭载。这种体验带来的感官冲击力,堪称史无前例。
其二,尊界S800的售价最高已达1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它能采用最优的材料与顶级的工艺,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妥协。
这种“高端感”从接近车辆时便逐步积累:车漆质感、车灯与门把手内嵌的星空主题设计,上车后厚度达20~30mm的地毯,再到入座后从第二排中扶手里展开、按首饰标准打磨的折叠桌板——被“贵气”包裹的感受层层递进,极具感染力。
其三,正是基于上述两大产品基础,尊界S800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它并非奔驰S 级、迈巴赫、BMW 7系等豪华行政轿车的竞品或替代品,而是互补品,或是这类行政级豪华用户的增量选择。
凭借华为品牌赋予的特殊意义,叠加车辆提供的、更具瞬间冲击力的豪华体验,对于购车预算无虞的顶豪车主而言,尊界S800已成为新的社交话题与潮流符号。
对他们来说,奔驰S级和迈巴赫虽仍能彰显实力,但难免显得乏味,而多一台尊界S800,恰好能让自己的车库“拼图”更完整。
因此,尊界S800并非用来替代传统豪华车,而是用户增购的合理选项。
也正因如此,它能实现月销近3000台的成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我们原本预估的目标竞品销量总和。从“竞争替代”转为“互补增量”,这款车的市场容量不再受“份额”或“占比”制约,而是开拓出了全新的价值空间。
理解这一逻辑后,另一个值得反思的点是我们对顶豪阶层智能化需求的认知:即便是针对顶豪群体、最严肃的行政级轿车,智能化也必然是显性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类用户的智能化体验做得恰当、合理且直击人心。
尊界S800与奔驰迈巴赫的核心差异在于,它未被用户视为“品味之选”,而是“感官体验之选”或“科技尝鲜之选”。尽管以10年、20年的周期来看,这款车未必能成为经典,但至少在当下,它已是巨大的商业成功。
奥迪A5L市场价值钟摆局部回归的信号
另一个极具价值的第十三届轩辕奖入围案例是新奥迪 A5L(包括上汽奥迪的姊妹版A5 L Sportback)。
作为传统豪华品牌旗下定位运动化的燃油车,南北奥迪合计月销已达8000台。在燃油车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尤其豪华运动轿车市场萎缩惨烈的中国市场,这无疑是现象级表现。
如何理解新奥迪A5L的市场逻辑?
在产品组合定义上,奥迪整合了A4与A5两条产品线,让运动属性更纯粹的A5承接了A4用户基础,价格区间却基本下沉至A4的水平(约35-45万元)。这对A4的潜在用户而言,相当于“加量不加价”的产品升级。
当然,用户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第二排中间座椅的体验损失。但考虑到年轻群体中,第五个座位的使用率不足1%,且当下年轻人已不再像上一代人那样执着于“冗余需求”,这一损失便显得微不足道。
整合A4、A5产品线后,新奥迪A5L的造型设计在老款A5的运动基因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视觉冲击力,颜值再创新高。同时在驾驶层面,它保留了运动型燃油轿车最纯粹的驾驶乐趣——扎实的底盘、精准的转向以及清晰的路感。
轩辕奖评审团认为,在电动轿车一味强调0-100km/h加速性能、综合体验却日趋同质化的当下,这种驾驶乐趣堪称难能可贵的稀缺品。
于是,中国市场就出现了这样的市场场景:
对于成长在优越经济环境中的年轻人而言,某米 SU7与奥迪A5L价格基本处于同一区间(约 25-40万元)——一个是“借鉴”他人外观专利,另一个是拥有深厚品牌积淀的原创设计;一个靠爆闪灯(包括车机两侧的爆闪灯)和模拟声浪提供感官刺激,另一个则通过机械美感与驾驶灵性带来情感共鸣。
你会如何选择?
我们认为,至少目前来看,每月有约8000人选择A5 L及Sportback,这已然是市场价值钟摆局部回归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