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otaxi三国杀:Lucid交车了,特斯拉慌吗?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杜咏芳)2025-09-28 09:58
编译 / 杜 咏 芳
编辑 / 黄 大 路
设计 / 慕 衍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的董事会会议室里,上演了一场精妙的“高管轮舞”。这并非一场混乱的席位变更,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这场变局始于一个时代的温和落幕:首席技术官薛夫铭(Markus Schäfer)功成身退。接替他的是约尔格·伯泽(Jörg Burzer)。
伯泽的重任,是确保这家百年老店在电动化与数字化浪潮中,能沿着既定的技术路线全速前进。
而伯泽留下的生产、质量与供应链管理职位,则落在了迈克尔·希贝(Michael Schiebe)的肩上,他将从AMG退场,走向这个对他来说相对陌生、却决定着企业运营生命线的岗位之上。
监事会主席马丁·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的肯定,为这次交接写下了最佳注脚:“我们队伍中的两位杰出经理,约尔格·伯泽和迈克尔·希贝,将接管对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未来成功至关重要的关键部门。”
这场连环调动留下的最大悬念——AMG新掌门人至今虚位以待,则成了公司为未来保留的最大变数。
这些变化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生效。至此,新的领导格局已然清晰,而他们的任务,是让三叉星徽在下一个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当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结束高速增长期,整体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促使消费者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更为审慎,也推动多家主流车企重新评估其电动化节奏,暂缓或调整此前设定的激进转型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凭借在电动化领域的快速迭代能力与显著成本优势,持续扩大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竞争态势。
在此背景下,传统车企不仅需要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更须在战略切换过程中应对持续的成本优化与盈利压力。
为此,梅赛德斯-奔驰早在2024年就明确表示了自己全面加强效率的决心,以期在推动盈利增长的同时变得更精简、更迅速、更强大。
为支持这一战略调整,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多维度推进改革:
持续削减生产成本。计划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固定成本降低20%以上。
重新定义产品战略。新款电动CLA级轿车将成为首款基于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打造的车型,并率先搭载自主研发的MB.OS操作系统,旨在通过全新的数字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
持续优化客户服务。推出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加强用户参与度和品牌黏性。
年轻化的管理团队是推动这一复杂战略调整的核心执行力量,他们的活力和对新技术的理解是连接战略与结果的关键桥梁。
正如监事会所强调,此次对约尔格·伯泽和迈克尔·希贝的任命,在于实现“连续性与新视角相结合”的战略平衡。
通过擢升内部培养、正值当打之年的资深管理者,梅赛德斯-奔驰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司运营的平稳与体系的延续,还能够以“针对性年轻化”进一步加速公司的转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技术卓越性与市场应变能力。
为什么是他们
伯泽长期扎根生产制造一线,曾担任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的质量管理主管,管理着梅赛德斯-奔驰遍布全球的30多家整车、动力总成和电池生产基地,以及全球物流流程。
并且,他还监督了与微软合作设计的MO360数据平台的推出,该平台打通了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工程数据源,为奔驰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供应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伯泽将前沿技术规模化、高质量落地的卓越能力,精准切中了梅赛德斯-奔驰当下对技术官的核心要求:确保公司迈向电动化、数字化的技术愿景不会因生产瓶颈而迟滞或折损。
薄睦乐特别称赞伯泽:“他出色的执行力以及将技术发展与工业实现相结合的能力,使他成为领导和进一步发展研发和采购的理想人选。”
如果说伯泽的任命是确保“做得出”,那么希贝的调任则是为了确保“做得好且卖得好”。
希贝的职业生涯横跨战略产品规划、市场营销、销售乃至集团总参谋长等多个岗位,这使他成为公司对“从产品创意到客户买单”全链条拥有深刻理解的高管,在公司内部具有明显的稀缺性。
让希贝从AMG和高端车系的掌门人转向负责生产与供应链,是一个极具胆识的策略,其核心是让最懂客户的人来重塑制造流程。
薄睦乐说道:“最近在AMG,希贝展现了如何将战略思维、果断行动与卓越运营有效结合。”
这表明,公司希望他将AMG部门对性能、品质和效率的极致追求,带入到面向全品牌的生产体系中,从而增强梅赛德斯-奔驰全系列汽车品牌价值的转化。
可见,伯泽与希贝的新组合,旨在强化生产与研发两大核心职能的协同,以更紧密、高效的跨部门协作,切实提升梅赛德斯-奔驰在未来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AMG接任者的大考
随着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希贝确认调离,AMG正站在一个关乎品牌灵魂的十字路口。过去几年,这个以咆哮V8闻名的性能品牌,经历了一场从产品到信仰的深层震荡。
搭载四缸混合动力系统的全新C63所引发的广泛批评,无疑是一次重击。
2022年,AMG做了一个大胆乃至冒险的决定:新一代C63舍弃了经典的V8发动机,转而搭载一套2.0升四缸混合动力系统。但市场对这一颠覆性改变的回应却近乎冷酷。
价格大打折扣成为最直接的信号。C63在德国市场的起售价从最初的114,887欧元,逐步调整至115,174欧元,而实际成交价甚至一度下探至105,960欧元。
价格的松动清晰地表明,即便有F1技术加持的混动系统,也难以弥补“八缸变四缸”在品牌情感价值上的巨大落差。
更让AMG承压的,是旗舰超跑AMG One的召回风波。这款搭载从F1赛车移植而来的1.6升V6发动机的“公路神作”,研发之路异常坎坷,甚至被内部戏称为“喝醉后的决定”。
然而,交付并非意味着麻烦的结束。因主动式后扰流板的液压管的管路缺少销锁,可能导致液压油泄漏引发火灾,AMG不得不对高达80%的已售车辆进行召回。
对AMG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关危机,更让AMG的技术光环蒙上了一层阴影。
AMG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一款全新的、动力更强劲且符合欧7标准的V8发动机已箭在弦上,这被广泛视为对品牌传统的一次战略回归。正如希贝所言:“只要人们想要,它就会一直供应。”
同时,基于GT XX概念车的电动超级轿车和SUV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AMG誓要打造“市面上最好的电动V8发动机”。
为了弥补电动车缺乏的机械质感,AMG甚至聘请音乐界的声学专家,致力于在电动车上复制V8引擎的灵魂声浪,并模拟出燃油车般的换挡感受。希贝强调,目标是让电动车也能带给驾驶员那种“特殊的机械连接”。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是为了满足现有拥趸对轰鸣声浪的渴望,也是为了给品牌未来的电动化转型铺路。
因此,摆在继任者面前的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难题。
一方面,在美国等关键市场仍有旺盛需求的情况下,巧妙管理V8等内燃机的生命周期。
另一方面,必须推动电动化转型,打造出真正“极具动感”的电动产品,证明AMG的魅力可以超越发动机的轰鸣。
从这个角度来看,AMG的新任掌门人必须是精通平衡之术的战略家。
他或她的任务,不仅是推出几款新车,更是要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一个逐渐静音的时代,如何继续定义性能与激情?而这场大考,才刚刚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梅赛德斯-奔驰承诺保留大排量发动机,为这位继任者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让我们期待AMG新任掌门人的亮相和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