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的新答卷与新挑战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24年12月5日 08:28
“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很多应用的研发、创新源头,作为本土芯片公司,我们离这个源头更近。这正是中国芯片公司最大的优势所在。”11月20日,纳芯微2024年度媒体沟通会上,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抛出这样的观点。
2013年成立的纳芯微正是抓住国产替代机会迅猛崛起的本土芯片企业的代表。它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
纳芯微一直聚焦汽车和泛能源行业。自2016年发布首款汽车芯片以来,纳芯微的汽车业务快速增长,营收占比快速提高。
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量超过1亿颗,汽车业务占比23.13%;2023年汽车芯片出货量1.64亿颗,汽车业务占比30.95%;2024年,预计汽车芯片出货量超过2.7亿颗,汽车业务占比预计超过35%。
在汽车电子领域,纳芯微的成熟量产业务包括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隔离接口、隔离驱动、尾灯LED驱动、电流传感器等产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三电、尾灯照明等应用里实现了大规模稳定量产。
快速成长的业务里,包括增加了诊断和保护功能的智能隔离驱动、车载马达驱动、非隔离驱动、车载供电电源、通用接口和压力传感器等。
新近量产业务方面,包括功率路径保护、高边/低边开关、小电机驱动SoC、磁开关、角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固态继电器等。
在研中的,预计明年甚至再晚一点的时间,能够推向市场的产品,包括汽车前灯照明LED驱动、氛围灯驱动SoC、带功能安全特性的ABS轮速传感器、车载SerDes视频接口、车载音频功放、车载PMIC/SBC等。
站在应用的角度,纳芯微产品品类的拓展也不断延伸到更多具体的应用领域,从最开始成熟量产业务聚焦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汽车照明应用,拓展到快速成长业务的车身域控、燃油车动力系统,再到新近量产业务的热管理、电池包、智能座舱,最后到在研业务中,和可靠性、功能安全息息相关的底盘与安全类应用。
演讲最后,王升杨展示了一个Gartner曲线,起点标注在2018年,那是国产半导体走向星辰大海的元年。“过去几年国产半导体的发展也差不多经历了这么一个曲线:快速发展——预期提升——实际发展速度有限——资本市场退潮——估值开始回调——泡沫开始破灭——市场进入激烈竞争——重新审视——重新生长。”
作为芯片行业的从业者,王升杨认为现在就是国产半导体行业的黄金时代。他觉得自己这代人挺幸运,能够赶上和经历行业发生剧烈变革的周期。“比我们再早十年的人没赶上,比我们再晚十年的人,估计也赶不上。只有我们这代人,恰恰好赶上了这样一个大时代变革的机会窗口。”
当天,纳芯微宣布联合芯弦半导体(ChipSine)推出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切入实时控制MCU赛道。
该系列MCU凭借更加高效、功能更强大的实时控制能力和丰富的外设,使工程师能够在光伏/储能逆变器、不间断电源、工业自动化、协作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空调压缩机等系统中,实现皮秒(万亿分之一秒)级别的PWM控制,从而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精度和效率。
芯弦拥有业界资深的数字设计和模拟设计的完整团队,有资深且完备的应用知识团队,还有纯粹而聚焦的MCU基因,另外,还有难得的车规的MCU量产经验。
而纳芯微拥有完备而专业的质量和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坚持长期价值的文化价值观和资金的支持。纳芯微还具备完善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客户渠道,以及全国产或者全海外的供应链。
纳芯微既是芯弦的投资人,又是芯弦的合作伙伴。纳芯微(NOVOSENSE)和芯弦(ChipSine),两家公司一起推出联合品牌——NSSine。
目前,实时控制MCU基本是国外供应商的天下,国产化率远远低于10%。
为什么纳芯微都要进入MCU赛道?
纳芯微MCU市场总监宋昆鹏解释道:“在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里面,大部分公司其实都是同时拥有模拟和数字产品。纳芯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及混合信号的芯片供应商,所以,进入MCU赛道是我们必须的一个战略。”
过去的缺芯经历让很多公司深知关键的品类产品不能只有一家公司独供,因此会在不缺货的状态下愿意开启MCU主控芯片的国产测试导入。这也正是纳芯微的机会。
芯片的国产化有一定特殊性。
“很多其他制造业行业国产化的逻辑是说我能把产品在中国造出来,也许性能还差一点、质量弱一点,但至少成本比国外的便宜。通过低的价格抢占市场,其它方面再慢慢改善。”王升杨表示,“在芯片行业,这个基本逻辑是不成立的,国产化后的成本未必比海外低。”
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芯片行业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并非劳动力、物流、水电等生产要素,而是工艺平台、技术能力。
跟国际芯片厂商相比,国产芯片厂商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全球市场份额虽不高但也在逐步提升,不过平均毛利率水平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那么,跟国际芯片公司相比,中国芯片公司到底有什么优势?
“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很多应用的研发、创新源头,作为本土芯片公司,我们离这个源头更近。这正是中国芯片公司最大的优势所在。”
不过,这个优势,通过做原位替换的产品是无法实现的。他表示,“国产芯片公司一定不能永远只做原位替换的产品,不能永远只做市场的跟随者。作为中国的芯片公司,我们一定要把产品的定义能力构建起来。”
王升杨还抛出一个观点:客户确实会支持国内公司去做国产替代,但一定是在你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在性能、成本、质量等方面的表现相较国外公司至少不差的情况下,才愿意支持国产化,“客户不会为了国产化而去做国产化”。
纳芯微和大陆在轮速传感器上进行合作,以往大陆用的主要是海外芯片公司的产品,和纳芯微的合作是大陆首次把轮速传感器国产化。纳芯微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第一版产品的开发,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开始装车。有了这次合作的基础,大陆又找到纳芯微开发压力传感器。
纳芯微轮速传感器合作签约属于大陆国内的项目范畴,现在到了压力传感器项目,签约的范围则扩展到大陆下一代全球的平台。
国产替代的机会,纳芯微紧紧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