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欧洲汽车芯片制造商离不开中国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吴静)24年8月12日 11:00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师 超
来源 / 彭博社

随着美国及其盟国的先进半导体公司撤出中国,芯片市场中一个不那么吸引人的领域正更多地转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季度的财报显示,对于汽车芯片制造领域的巨头来说,中国市场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库存过剩和西方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放缓而受挫之际。

在过去的两周里,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将欧洲和美洲工业市场的疲软与中国今年“惊人的电动汽车销售”进行了对比。

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约亨·哈内贝克(Jochen Hanebeck)表示,尽管电动汽车市场从低迷中全面复苏的迹象仍不明显,但中国的强劲复苏势头帮助这家德国芯片制造商实现了盈利。

对于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来说,其在中国的所有五个产品市场中的业务都增长了20%以上。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关系蔓延至汽车领域,这些芯片制造商与中国的深入合作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欧盟和美国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关税,北京方面威胁要做出回应。现在,即使是成熟的所谓传统芯片的供应也受到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审查。

迄今为止,中美在技术方面的紧张关系主要集中在美国努力阻止中国获得尖端半导体及其制造设备方面。这促使中国大力推进技术自给自足,尤其是在汽车芯片领域。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的价值将达到 1500 亿美元,而汽车芯片是欧洲在半导体行业中实力超群的领域之一▼

由于这些芯片并不依赖于最新的制造工艺,而且基本上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加快其发展,并最终取代外国芯片制造商。

研究人员约翰·李(John Lee)和扬-彼得·克莱因汉斯(Jan-Peter Kleinhans)在最近为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撰写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正如欧盟强大的汽车工业支持了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欧洲汽车芯片领域的领军者一样,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先扩张也推动了中国此类芯片供应商的发展。”他们说,“这有助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变得更具竞争力,并可能对欧洲企业和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是欧洲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的扩张是由于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正在把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变成车轮上的电脑,其气候控制、信息娱乐、自动驾驶功能和安全功能现在完全依赖于微小的电子元件。

中国既是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然而,中国制造商大多依赖外国公司提供现代高端汽车所需的多种芯片,包括传感器、用于调节电流的电源芯片,以及微控制器单元(MCU),后者实际上是用于制动等功能的小型计算机。

据李和克莱因汉斯称,中国汽车芯片制造商目前只能满足约10%的国内需求。

这对英飞凌、恩智浦和法意半导体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它们各自的收入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而对于另外两家主要厂商日本瑞萨电子和德州仪器来说,这一比例分别约为25%和20%。

中国政府已经要求比亚迪和蔚来等汽车公司增加对本土汽车芯片制造商的采购,而且中国正在建设的大多数新芯片制造厂都是为汽车制造的。据彭博新闻社6月报道,欧盟委员会担心其芯片制造商有可能在中国失去大量市场份额。

虽然季度业绩通常不会按地区分列,但本季度向投资者做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欧洲芯片制造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充满挑战的时期:总部位于东京的瑞萨电子(Renesas)的股价在7月25日创下逾15年来的最大跌幅,此前该公司的营业利润表现不佳。

英飞凌的哈内贝克在8月5日报告了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销售业绩,称西方市场的需求“不温不火”,同时指出中国是一个亮点,其“消费需求旺盛,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在中国的汽车市场第一大地位”。

意法半导体在下调营收预期、导致其股价创四年来最大跌幅的同时,也强调了今年6月与吉利汽车达成的一项长期协议的潜在好处,该协议将为其供应电动汽车用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同时还将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以共享知识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此前,该公司去年宣布与三安光电成立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碳化硅器件。

与此同时,另一家汽车芯片制造商德国博世(Robert Bosch)在中国苏州签署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为期10年的合同,用于开发碳化硅功率模块。同样在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中国的自动驾驶芯片开发商地平线机器人成立合资企业。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以里瓦·古洪(Reva Goujon)为首的研究人员在5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欧洲汽车芯片制造商似乎正在跟随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脚步,选择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一项保障。”

问题在于欧盟或美国是否准备对中国自主生产汽车芯片的能力采取行动。今年4月,欧盟-美国贸易和技术委员会(EU-US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政策和做法”表示担忧,称他们可能会制定“联合或合作措施”以解决扭曲效应。

对古洪来说,尽管如此,欧洲与中国的合资企业——她称之为“纠缠”——使得德国等国家不太可能“支持需要取消在中国交易的经济安全措施——除非他们已经在中国市场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收入和就业机会,几乎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芯片制造商当然意识到了这些危险,在公开场合,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

恩智浦首席执行官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7月23日表示,我们都知道中国本土的竞争即将到来,首先是低端mcu。他的答案是推动公司开发高性能处理器。

彭博情报(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技术分析师Ken Hui表示,中国试图将芯片供应本地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外国芯片制造商仍能提供质量和可靠性,而这在汽车市场尤为重要。

鉴于中国新增的芯片制造产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赶上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哈维夫·伊兰 (Haviv Ilan) 对中国的态度显然并不乐观。虽然他在7月24日表示,我们可以竞争,我们可以赢得业务,但他承认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我认为,我们认为这些人只做简单的部件是错误的。”他说,“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受过高等教育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