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电动化>文章详情

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落户上海,过滤行业巨头如何转型?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汽车商业评论)23年6月21日 07:31

“三滤”(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是燃油车时代每个用户都绕不过的话题。

1941年成立的曼胡默尔就是这个领域的行业巨头之一。2022年,在全球有着2万元余名员工,80多个分值机构的曼胡默尔创下了48亿欧元的收入历史最高记录。

但面对新能源时代的来临,这样一个在人们印象中与传统燃油车紧密相连的零部件公司如何转型,也是企业发展中最紧迫和现实的思考。

“只做跟随者是很危险,你必须要加速研发,成为标杆引领行业发展。”曼胡默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徐捷说。

曼胡默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徐捷先生、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潘勇先生、曼胡默尔中国区市场总监俞虹女士出席仪式并揭牌

6月6日,曼胡默尔在上海举办“曼胡默尔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揭牌仪式,这是这家德国企业在总部以外设立的首个全球最高等级的创新中心,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产品,持续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转型注入新动能。


为什么是中国?

“曼胡默尔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落户上海正是适应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并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先进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决心。”曼胡默尔全球主机事业部总裁Harald Späth及主机事业部全球研发副总裁Markus Kolczyk在揭牌仪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说。

徐捷表示,将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建立在上海,这不仅是基于对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洞察,同样也是其对中国政府的“30·60”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同时,这也曼胡默尔在全球研发网络的一次创新。

“我们针对专业的业务领域成立了一个全球规模的创新中心,一期建设功能是以中国的创新中心为先导,后续还会陆续成立在美国和欧洲的分中心,最终形成一个全球的针对新能源产品的创新的网络,这个创新网络其实是有两个里程碑式的意义。”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负责人潘勇表示,“第一个在曼胡默尔内部成立了全新的跨大洲的跨区域的联合的创新网络;第二个是首次在德国以外,在总部以外设立了一个全球最高等级的创新中心,由中国的团队来领导一个新的全球的针对新能源产品的创新中心,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研发中心的投入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直接的批复,集团层面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确保资源方面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未来,曼胡默尔新能源技术中心以研发适应中国市场和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过滤技术解决方案为核心任务。根据对全球市场的理解,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将围绕着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展开,聚焦在车内环境安全、新型电池与超充、智能网联等技术,开发整车过滤解决方案和高性能且低成本的关键零部件。

技术中心还将配备国内外顶尖人才,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与相关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

揭牌仪式上,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田雨时表示,“国创中心作为支撑和服务行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平台,与曼胡默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为全球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低碳和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如何创造新价值?

2022年,转型中的曼胡默尔在新能源领域的收入大多来自中国,其收入比例与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成正相关。

在转型中,传统的研发关注点主要是在满足主机客户对于产品一些过滤相关的技术要求,公司也是根据主机客户去定义产品性能和一些关键指标。

“针对新能源,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更需要的是针对终端用户的一些体验的改善,终端用户的实际切身感受的相关的性能,或者是一些功能的开发,所以说我们除了会关注我们的主机客户他们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技术参数以外,我们会有自己的用户体验工程师。”潘勇说,“事实上,新能源化和智能化不分家的,未来中国的数字化中心和新能源技术中心是会是一个联动的状态。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曼胡默尔希望将新能源技术中心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更多与外部进行合作,更多的关注市场的实际需求,关注终端用户的体验,今年最主要的攻关方向就是对整个驾乘舱的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的全新的升级,或者是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曼胡默尔已经推出了全新的智能健康舱驾系统,按需分配过滤手段的方式,来实现保证车内空气质量最优的情况下,整个能耗也处于最低水平。同时再根据客户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添加一些所需要的一些气味,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实现既保护了成员的健康,也实现了对于乘员个性化需求的一些满足。

为此,曼胡默尔引入的用户体验工程师的新角色,也是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更好的定位产品从终端用户的实际的体验需求的角度定义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关注一些传统的过滤性能指标,一些过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