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北汽集团的第四次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编辑)21年11月19日 14:27

历史并不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某些关键节点往往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对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甚至整个中国汽车业来说,2021年都是一个具有拐点意义的特殊年份。

以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等业界权威人士的理论,新事物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临界点在渗透率15%左右——从0到15%往往要花最长时间,一旦越过15%,发展曲线往往会陡然加速。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在2021年接连跨过10%、15%、20%三大门槛,可以说,几年前在争议中艰难前行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另一方面,小米、百度这些科技巨头纷纷在2021年正式下场造车,成为造车新势力2.0,可以预见的是,科技力量将大举渗透,从而深刻改变汽车产品和整个行业,智能电动车空间无限。

时近年末的广州车展是对这一年的最好检阅,也是窥探未来汽车业发展趋势的窗口。在这样的转折窗口期,最值得观察的是两种企业:一种是在新机会中诞生的新玩家;另一种是那些曾经在每个转折窗口期都做出了正确选择的老炮们,他们如何应对变革、转型升级对整个行业的走向至关重要。

北汽集团属于后者。如果留意历史会发现北汽集团在每一次汽车历史大变革中都踩准了时代脉搏,每一次都成为时代转换的排头兵。

比如新中国第一波造车始于1950年代,北汽集团1958年创建,是最早的中国汽车之一。而且相比一汽和后来的二汽都以卡车起家,北汽从创立之初就定位越野车和军车,可以说是最早的乘用车。

中国第二波大规模造车始于改革开放后的汽车合资潮。而1983年5月签约、1984年1月开业的北京吉普是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比1984年10月签约、1985年3月开业的上海大众早了一年多。

这波造车潮的高峰在2000年后,轿车进家庭,北汽在这一时期先后诞生了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两大合资企业,前者为汽车进家庭、汽车普及贡献力量,后者是汽车消费升级的重要推手。

第三波造车潮是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2009年起,我国以财政补贴等方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一些新进入者正是看到这个历史机遇,在2015年左右进入汽车业,成为一股新兴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车新势力”。

事实上最早嗅到变革气息的仍然是传统车企,而且又是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第一个出发获得了理所当然的先发优势,公司曾在2013-2019年曾连续七年保持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其中2017年销量甚至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更是国内首家进入“10万俱乐部”的新能源车企。

造车新势力群体诞生几年后,被特斯拉引领的“智能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公认的未来汽车方向,它在电动车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两大变革叠加,让百年汽车业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大动荡。

传统企业如何应对如此剧烈的双重夹击?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自动驾驶最强量产车

智能电动时代,北汽依然走在了最前列。

以极狐为例,成立于2016年,与主流造车新势力同期,是传统车企中最早的高端电动汽车独立品牌,极狐之后,岚图、智己、极氪、沙龙、阿维塔纷纷涌现,形成风潮。

在造车模式上,北汽也开行业先河,最早与华为等科技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目前这种方式在传统车企中还存在不同态度,但开放包容的模式已经给北汽和极狐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先发优势。

例如广州车展首秀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是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智能驾驶的量产车、首款搭载华为 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也是首款搭载鸿蒙车机系统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也成为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其激光雷达96线,最大探测距离200m,水平FOV120°,垂直FOV25°,再加上6路最大探测距离250米的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13路高清摄像头(1颗前向四目,4颗侧视4颗环视1颗后视,500万分辨率),构建超高融合度的感知系统,从而实现全场景的点到点通行。

搭载鸿蒙车机是这款车又一个“首款”,可以通过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实现多种场景的深度定义,安全、高效、可控,系统可以持续迭代并不断打造更加广域的“生态圈”,为驾乘者带来丰富的驾驶体验。其中,智慧分屏功能满足车辆行驶时,副驾驶“全时”刷剧需求,全程开启“哄妻”模式,鸿蒙系统还可以让车机接棒手机,实现视频和通话的无缝流转,带来最佳的跨终端切换体验。

智能之外,电动也同样令人咋舌,比如时速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3.5秒,在传统车时代,这是百万级以上超跑才能拥有的极致性能。

针对电动车用户的补能痛点,极狐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提供了丰富的充电解决方案,支持7千瓦/2千瓦交流充电、7千瓦无线充电、20千瓦直流充电桩家族化系列产品,增配V2L、V2V放电设备,拓展电动车为大功率移动能源站,拥有国内首个750伏高压量产车平台,充电功率最高187千瓦,10分钟便可以实现197公里的续航,电量从30%充到80%仅需15分钟,充电时间量产车最快。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从各个信息源零散透露出的信息汇总,相信广州车展发布会后,会有更多详细信息。

我们尤其关注的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在此之前,量产车引领智能辅助驾驶的是特斯拉,之后是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标志是这三家先后实现了领航辅助,比普通的L2级自动驾驶进化了自动进出高速匝道等功能。如果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能实现之前描述的“停车场、城区、高速的全场景点到点通行解决方案”,它将成为自动驾驶最强量产车。

越野世家

2021年坦克300的出圈让很多圈外人意识到国产越野车的强大。但在这个领域,北汽依然是先行者和No.1,从1958年创始,到1983年合资,再到2010年代的复活,北汽在越野车领域确实是“越野世家”的存在。

在坦克热卖的同时人们发现北京越野前8个月销量同比增幅达到71%,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销量暴涨。这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品牌进入让越野车盘子变大,另一方面的北京越野的产品使然。

以主力车型BJ40为例,2021年,被成为“最强越野素车”的BJ40环塔冠军版与BJ40刀锋英雄版先后问世,让BJ40军团如虎添翼。2018-2020年,北京越野BJ40连续3年获评CACSI自主品牌硬派SUV第一名,今年更是再创新高,压倒合资品牌,斩获CACSI“硬派SUV市场第一名”。

得益于两款硬核产品的面世,2021年北京越野热销捷报频传。年初,BJ40刀锋英雄版上市,柴油版车型一箱油跑一千公里的显著优势,深受市场热捧,一度卖到断货。而后,8月BJ40环塔冠军版上市,仅不到两个月时间,2021台限量版即被抢购一空,呈现出“一车难求”的抢手局面。

市场口碑飙升,用户保有量不断扩大,又推动BJ40军团赢得另一个战场,那就是二手市场价值。10月19日,由权威机构J.D. Power颁发的“紫檀奖”保值率排行榜揭晓,北京越野取得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排名第二,BJ40军团获自主品牌紧凑型SUV车型排名第一,继“CACSI”用户满意度夺魁仅一周之后,成功加冕“双冠王”。

如今,汽车已不仅仅是产品那么简单,尤其是对越野车这样具有非工具属性的特殊车型。北京越野今年发布了中国越野圈首个服务品牌 悦野“4X4”,提供购车、用车、玩车三位一体的专属平台服务,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助力用户悦享越野生活,打通用户用车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

许多品牌喜欢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增加品牌调性,但在北京越野这里,生活方式确实与产品有着更为紧密的连接。

广州车展上北京越野还能拿出什么好玩的内容,值得期待。

全球首款华为智能座舱燃油SUV——“北京汽车魔方”

极狐向高端智能电动进发的同时,北汽其他板块,尤其是传统车板块也没有放弃向智能化挺进,因为电动化虽然是大趋势,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需要有序而体面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技术进步依然是必要和必须的。

11月10日,北京汽车官方发起的#智慧觉醒,开启全民征名时刻#全球征名活动迅速引爆各大社交媒体,引发吃瓜群众大讨论和大量围观。

因为这是全球首款华为智能座舱燃油SUV——“北京汽车魔方”,除了与前述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一样的车机功能外,还有国内率先搭载的电子外后视镜和62寸AR-HUD抬头显示。

除了车机,这款车搭载的发动机也是重要亮点,这款魔核动力1.5T发动机在11月8日刚刚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

它行业首款量产搭载VGT增压器技术,不仅拥有138 kW最大功率、305 N.m最大扭矩,以及高达39.2%的超高热效率的巨大优势,更是同级别产品NVH性能“天花板”,其怠速噪声仅为57.5dB。强大的性能优势,让魔核动力1.5T发动机脱颖而出。

VGT增压器相较于WG增压器,出色的涡轮机流通调节能力和低背压,使动力响应速度提升43%,1500rpm达到最大扭矩;同时极大改善发动机燃烧效率,配合Miller的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油耗,整车WLTC循环节油>4.5%。

不再赘述。总之,每届车展都有自己的亮点和意义,而越是行业变革时期,车展展示出的信息量就越大。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分水岭时刻,从广州车展能观察行业变革,而从北汽集团,能观察传统车企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