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汽车产业二次爆发、供应链安全与工业4.0,关于铃轩1期第六模块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吴静)21年11月16日 16:31

距离“十一”黄金周过去还没多久,全国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再次给不温不火的汽车市场蒙上一层阴影。

今年的“金九银十”虽未如期而至,但出乎意料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如火如荼。

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其中,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双增长,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达17.3%,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19.5%。而在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为16.4%,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18.2%。

“缺芯”给汽车供应链造成的严重影响并未退去,谁料,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爆发,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也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短短不到一年。其中,动力电池原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年初3.5万-4万元/吨,上涨到6万~6.5万元/吨,三元523动力单晶材料的价格由11万~13万元/吨涨到18万~20万元/吨,电解液也由3.5万~5万元/吨上涨到当前的9万~11万元/吨。

这让多家电池企业利润承压,不得不调整产品价格。可以看到,随着汽车产业切换赛道,全球汽车供应链也备受考验。

在此背景下,2021年10月23日和24日,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们,开启了第六模块课程的学习,以“智能制造和黑灯工厂”为主题,在盐城高合城市精品工厂开讲。

这座位于盐城市中心、被誉为“后现代工业制造与城市融合典范”的城市精品工厂以“智能、数字、互联、环保”为理念,不仅引入了世界级的先进制造装备,基于5G、云计算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实现了生产制造全业务链数字化管理,成为新旧动能成功转换的标杆。

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理想汽车供应链管理副总裁廖泽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总院院长、星途品牌总经理高新华以及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李丽华等四位导师为30位精英学员带来一场又一场思想盛宴。

在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求索,一起不断探寻中国汽车产业的新未来。

丁磊:造车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自1988年进入汽车行业,丁磊从上海大众到上海通用,其间也曾转战自主品牌,20多年里,他几乎完整经历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整个过程。

2017年,丁磊正式成立华人运通。今年9月,公司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高合HiPhi X销量达641辆,夺得50万元级以上的豪华品牌电动车销量桂冠。

10月23日上午,以《二十年以后又一次爆发》为题,丁磊为铃轩1期30位精英学员从个人经历的两次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为切入点,对产业发展和趋势做了详细梳理,并从产业变革中对供应链的思考进行深度诠释。

丁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一共经历两次爆发,第一次是20年前轿车大规模进入中国普通家庭,而这一次的爆发点是传统的燃油车将大比例被新能源车替代。

相比第一次爆发,汽车产业的第二次爆发主要呈现4个特点:

消费群体非常成熟,有自己精准、独立的判断;

传统品牌的束缚被剥离;

汽车产业面临全新的技术体系和开发思路;

中国汽车产业具备充足、优秀的工程师力量。

“我认为中国的工程师和德国、美国这些工程师水平已经差不多了,有的地方中国工程师已经超过了。所以轩辕之学很有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把我们整个国家的工程力量提到更高的层面。”他说。

而在此过程中,造车的底层逻辑也相应发生改变。

丁磊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硬件思维转转变为软件思维。在燃油车时代,整车厂设计车辆时,首先考虑的是整车尺寸、发动机排量、功率以及加速性等,但如今设计新能源汽车,首先考虑的则是整车的电子架构,软件架构,以及整个感知、融合架构。

第二,从功能思维转变为体验思维。过去定义一款车,首先定义的是它的功能,诸如加速度、功率、续航里程和座椅按摩等,而现在定义的则是场景,整体呈现的是场景体验思维。

第三,从批售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燃油车时代强调的是批售思维,主机厂将车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车作为商品卖给客户。而数字化时代,品牌开始从关注商品转向关注“人”,思考如何更好地链接用户,并与之共同成长。

第四,从单体思维转变为群体思维。只有通过智能化的道路、智能化的交通,把整个系统做成群体智能,才能最高效地提高整个交通出行和安全,而不是简单在整车身上做技术的堆砌。

丁磊最后在授课中给铃轩1期学员分享了他的一句话“打败上一秒的自己”。他说:“无论你有多大的精力,有多大的智慧,这个世界都在不断的演变,高合和华人运通走到今天,我们一定要放下过去所有的包袱、所有的成功。”

廖泽华:汽车供应链面临生死时速

理想汽车供应链管理副总裁廖泽华是做技术出身,2015年11月加入理想汽车,在此之前,他一直在IT领域。过去一年,在整个汽车行业经历了严重的“缺芯”潮后,他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也有了更为深入和透彻的思考。

10月23日下午,围绕“汽车供应链的生死时速”主题,他给铃轩1期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表示,过去一年整个行业都经历了供应链之殇,但即便如此,这或许也是未来十年汽车供应链最好的一年。并且,未来3至10年,整个汽车供应链会面临生死竞赛。

廖泽华表示,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飞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迅速蚕食传统燃油车市场,预计2025年可达1200万辆。

其二,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四化”技术飞速演进。自动驾驶技术集数字闭环、海量数据、AI引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因此,自动驾驶的迭代速度远超普通技术。

其三,在技术和需求的驱动下,整车开发周期不断缩短。主机厂整车开发周期从传统的39个月缩短至30个月、24个月,部分改款车型甚至15个月内即完成量产。同时,“上市即上量”成为现实,生产爬坡周期大幅度缩短;得益于平台化、自研策略等战略布局,15月开发周期得以实现。

但是,目前传统固有的供应链体系无法支撑日益扩大的新能源市场规模、加速迭代的技术及不断缩短的整车开发周期。

廖泽华认为,这种现象在芯片领域表现最为典型。车载芯片订单流转环节长,生产跨度广,涉及零部件供应商、代理商、芯片原厂、晶圆、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此外,交付过程也极为复杂,还需要重新再倒一遍。“今年芯片出现严重短缺,我觉得流程是致命要害。”

除了订单流转效率低下,芯片产能扩产也进展得极为缓慢。智能汽车晶圆单车使用数量是传统燃油车3-4倍,即便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是晶圆扩产周期一般为36个月。廖泽华表示,对于供应链来讲,2025年最大的危险就是芯片。

李丽华:工业4.0能创造什么

10月24日上午,开题演讲的老师是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李丽华。科尔尼成立于1926年,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

李丽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火箭工程专业,拥有二十多年先进制造业(汽车,航空 航天,半导体,化工新材料,消费电子和自动化)以及TMT行业的投资,咨询及运营管理经验。她的演讲分享围绕工业4.0,数字化时代的智能生产、工业4.0技术能够为未来工厂带来什么、工业4.0战略框架等内容依次展开。

科尔尼对工业 4.0的定义是,制造业从孤岛式流程和模拟流程过渡到数字技术的互联网络,通过创建和利用数据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李丽华首先介绍道,工业4.0技术不能替代不良工艺。但它可以做到通过技术使现有制造得以持续改进、利用数据和计算能力进行操作的数字化互联、利用精细的编程和过程控制,提高过程精度和自动化水平、改进操作容易出错的人工密集型流程。

她补充说,如果运用得当,工业4.0技术能够为未来工厂带来明显的运营优势,其中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互联工厂与工人;二是持续优化操作;三是高应变能力;四是提供更灵活敏捷的流程。

智能化工厂是以自动化工厂为基础,逐渐发展到智能制造及数字化管理,且工厂集成了生产及供应链信息,并可及时做出自动响应,从而实现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

如何建成智能工厂?李丽华认为,这需要在以客户为导向的柔性制造,卓越运营,环境、健康、安全,参与者及赋能工具等五个维度分别都达到领先的数字化能力,从而实现上下游的实时链接以及运营的卓越。此外,打造成功的未来工厂需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快速反应,二是构建能力,三是量身定制,四是保持敏捷性,五是整体规划。

高新华: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产品开发

10月24日上午,此次课程第4位轩辕之学铃轩课程导师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总院院长、星途品牌总经理高新华。

199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高新华直接加入奇瑞并结缘至今。其间,在生产、研发和销售领域全方位历练。去年10月,高新华正式担任星途品牌总经理。

在主题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产品开发”的演讲中,他提到整车开发理念已经开始从价格向价值、从功能向情感转变。车不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功能的工具,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此外,对于当下“什么真正定义汽车”这一问题,高新华也向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他认为汽车正在从硬件定义向软件定义、从配置定义向体验定义、从对标式定义向场景式定义以及从单车定义到生态定义转变和过渡。

“早期的产品定义瞄着竞品干,你有什么我有什么,但现在不是,现在是瞄准客户的需求,什么样的人,因为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样。”高新华表示,奇瑞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不会盲目对标友商和竞品,而更多是在“我的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个车”这个问题上去做深入思考。例如:我的用户是谁?在什么场合用车?使用什么功能?解决什么问题?期待什么感受?

为达到目标,奇瑞在产品开发流程上做了系列变革。高新华认为,既然用户买的是整车的场景体验,那其背后的支撑应该是整个系统,即公司应提供最优的、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而不应仅仅是提供单个零部件。

对于如何打造商业生态的尝试,奇瑞的思路是打造用户为中心的价值服务生态和共创社区。其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从“服务用户”向“经营用户”转变,通过数字化用户运营打造一站式粉丝运营平台;

二是从“传统4S渠道”向“数字化渠道”转变,通过社交化用户运营打造全场景的用户体验强链接平台;

三是从“营销+服务”向“共创+生态”转变,通过生态化用户运营打造产品服务的个性化定义的共创。

一些提问及内部案例分享

整个两天的课程,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们同四位授课导师进行了热烈讨论。以下是两个问题摘要。

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苏州纳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翠华提问:我是做燃油系统的供应商,在新能源渗透率快速发展的今天,您认为燃油系统模块还要不要继续坚守,我认为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未来最起码十年、二十年需求仍然会有,想知道您怎么看?

丁磊导师回答:燃油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应该是能够快速转型,并且能够跨界转型,特别是转到新能源领域。这种转变其实很正常,过去产业跟产业在迭代时,过去做DVD的人,就不能转到手机上了?能转。所以不要把自己标志为哪个产业,而是要用自己的管理和战略站在行业最前沿,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这么想。个人认为你可以选择做电池壳体,油箱就等于现在的电池包,现在电池包还有碳纤维的。比较麻烦的是做大型的系统,变速箱投入很大,其他想转我认为都可以转。

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长春捷翼汽车有限公司CEO王超提问:我认为理想是增程细分领域的老大,未来从增程转向纯电,您觉得理想的焦虑是什么?我作为供应商的合作伙伴比较好奇,理想怎么面对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冲突?

廖泽华导师回答:完全没有焦虑,我们反而非常兴奋。您如果对增程市场有所了解就会知道,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涉足这一领域,比如华为、东风、长城等。在我看来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是很确定的,未来这个市场一定会快速增长,而我们已经建立了先发优势,对增程技术的控制逻辑、产业逻辑都摸得非常透。我们对增程的市场判断是No.1,所以一点都不焦虑。

此外,纯电和增程是并行的,它们之间没有替代关系。受限于电池成本、电池技术、充电网络等,哪怕我们开发超充站、超充桩,全局性的超充网络建立起来都需要时间。所以,未来几年,纯电和增程两条路线都会并行推进,而且只有同时开发,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到500万辆市场份额才会成为可能。

因为只有纯电车会对自动驾驶突破带来很大限制,如果建立起一倍于纯电车的增程车,有40度的电池接近200公里的纯电系统,完全不影响在增程领域部署自动驾驶,因为我的所有增程车也是可以发展到自动驾驶,所有的增程车可以快速收集大数据且快速迭代。L4发展最快的很大原因是数据量,数据量又和整车量保有量相关,单纯靠纯电车很难建立起巨大的用户群,但是如果有增程车替换燃油车作为一个倍增器,大数据就可以快速扩大起来。

在导师分享和提问之后,10月24日下午,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案例分享和探讨。

宁波吉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明杨就《企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思考》课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探讨。他的镁合金专利技术未来或可大有用武之地。

随后,苏州纳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翠华也针对汽车的油箱问题和未来发展与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在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中,大家疑惑和不解也有了初步的方向和答案。

光簇拥着光,轩辕之学铃轩1期学员将继续开启自我进化之旅。下一站,第7模块课程,2021年11月,苏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