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专栏>文章详情

贾可:对新汽车的想象力还是不够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贾可)5月20日 19:28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说,从2021年1月15日到3月30日,75天内,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董事会,之后,做出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看起来已经是足够慎重,但实际上似乎是在汽车产业百年大变局大势的裹挟下入局。时势造英雄,面对正在展开的新汽车时代,无动于衷已经说不过去。3月30日,在小米2021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亲自担任汽车业务CEO,十年投入100亿美元,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这个世界还缺小米一家企业造车吗?说不缺,是对的;说缺,也是对的。为什么?因为当下的新汽车赛道,在特斯拉巨浪推动下,在苹果造车的激励下,已经有点人山人海的意思。各类势力——造房子的,做家电的,还有做互联网的,做共享出行的,都纷纷涌入。所以,小米造车也就根本不奇怪。

有人说,这是乱局;有人说,这是过剩。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走向新汽车的过程中,大家都在摸索,如何才是一部真正的新汽车,百家争鸣,百舸争流,最后优者胜出,弱者淘汰,完全符合逻辑。

如果这个赛道没有几个选手,只能说明汽车市场的格局已定,未来想象空间有限。但是,显然,新汽车图景还只是刚刚展开,谁也不能说哪家企业就一定能够成功,虽然我也知道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在未来将成为炮灰。在这个完全竞争的新赛道,靠国家定点是没有出路的。

我在上一期“贾可致读者”文章《203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中指出,届时,中国品牌将占据绝对地位,七成左右的份额,然后三成是国外品牌。七成中国品牌占据的份额中,四成是现在和即将涌现的造车新势力把持,三成是中国的传统车企所把握。至于三成国外品牌把持的份额中,特斯拉将占据半壁江山。

虽然这样的预测当然不是绝对的,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揭示了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土壤肥沃,甚至比美国还要肥沃;最后,现在那些传统汽车巨头在这方面认识不是非常清楚,对于新汽车基本还是局限在认识到动力转换成电动,然后是自动驾驶的升级,其余方面相对没有太多的认识,以为大屏之类就是方向。

这就说到了我这篇文章的重点,新汽车到底有着怎样的想象空间?小米到底要造什么车?特斯拉到底还会怎么演化下去?或者,苹果要造什么车?

很多人根据苹果申请的专利来猜测它要造什么车。比如“可调整玻璃”,车窗玻璃可以变成镜子,变成遮阳板,甚至变成“窗帘”;比如“隐藏式使用者界面”,将所有的触控界面都隐藏起来,只有当使用者接触到界面时,才变成可操作的触控屏幕;比如用光纤取代原有车灯,除了方向信号之外,这些光纤还能变身文字与后车进行沟通;比如“司机报警系统”,一切路面状况和相对应的驾驶方法,甚至连附近车辆的数据也能显示到司机的眼前;比如“实景VR防晕车浪”,在车内戴上特制的VR眼镜,便可像在沙发上看书一样。

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么这样的新汽车只能说是在“量”上有一些改变,但和现在我们看到的新汽车并无“质”的变化。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在2017年4月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汽车有一个新定义,就是“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现在的新汽车离此还很远,或者说传统车企如果转变脑筋,想要赶上来,还很容易。

那么,未来的新汽车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简单设想了一下。从用户体验出发,未来的新汽车大概必须分成两类:共享出行汽车和作为私人空间的汽车。面对共享出行汽车,到底还能有哪些突破?多年以前,伦敦黑出租给出了一个好样板,去年滴滴的定制车还看不出太多革新;面对作为私人空间的汽车,它一定要有两大场景下的独特功能:移动场景和非移动场景。

面对移动场景,如果是无人驾驶状态下,乘客能干什么?非无人驾驶状态下,乘客又能干什么?面对非移动场景,它是不是仅仅是个储能单元,一个简单的数字空间,还是能够和环境、建筑,家庭和办公空间结合起来,让人意识到它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第三空间?比如,一个新的办公室,一个高档视听空间,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一个你舍不得离开可用性可玩性很强的地方?

如果是,那么这不仅对自动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车的造型设计或者智能座舱提出了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极高要求;如果不是,那么,新汽车的想象空间似乎就不够大。如果不够大,那么当下的汽车产业变局就可能仅仅是自动驾驶上的和动力总成上的突破,也就是说,后来者想要能够做得更好的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了。

我在这里的提问涉及到的大体是对汽车终局的追问。我愿意相信,作为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新汽车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我欢迎更多的造车新势力入局的原因,它们要想胜出,一定会赋予新汽车更多的想象力。

这个话题,我会设计到2021年6月在合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议题之中。只有不厌其烦的讨论,只有前赴后继的实践,才有最好的想法横空出世。我欢迎大家加入到这个汽车终局的大讨论之中来,这才有可能创造出有意思的新汽车未来世界。

附: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