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轩辕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朱涵)20年12月13日 21:15

12月13日,第八届轩辕奖2021中国年度汽车颁奖典礼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轩辕奖名誉主席、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以及多位轩辕奖评审团成员和获奖企业代表到场参加。

现场,轩辕奖评审团成员SoCar创始人&CEO张晓亮,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专业副总工程师余忠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傅立志就轩辕奖是如何评出来的做了圆桌分享。

以下为圆桌实录,由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整理,部分有删减。

张晓亮(SoCar创始人&CEO):感谢各位评委!四位都去了襄阳,今年也非常不容易,因为今年是历史上提报车型最多的一次,有76款车型提报。最后有45台车到了襄阳。老雷(雷霆生)介绍,一共用了十天的时间来测评。

余总每辆车都非常认真地开了几个小时,每辆车都写了非常长的评语,所以想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襄阳总共工作了八天,非常的辛苦,八天时间当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发现是什么?试驾这些车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余忠皋(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专业副总工程师):昨天我还在和贾可老师说,在襄阳的八天很幸福,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有45辆车等着我去开,真的是很幸福的一种感觉。但是对于专业评测师来讲,每天早上起来就想到今天有6辆车的任务要完成,需要准确地、清晰地把这些车的特征表达出来、发掘出来,同时还要去体会这些车背后,厂家对车型商业的逻辑,包括设计人员小的用心,其实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

真的,那八天每天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直接睡了。但确实很高兴每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到这么大量的、当年最新鲜出炉的车,而且这应该是我第三年开轩辕奖的车。第一年是辅助,去年基本上所有的车都开到了,今年基本上是我在做动静态的评价。我感觉到我们的车,无论是国内新势力也好、传统主机厂也好,车辆的进步和变化太快了。今年很欣喜的是,我们的车辆在动态的性能,包括底盘的性能、驾驶的性能方面进步非常快。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感受,因为我一个人打了所有的车的分数,也是同一个基准下打的分,后来我拉了一个平均分,今年所有车型当中底盘舒适性能的平均分比NYH以及驾驶性能大概高出0.5分,说白了,今年的车越来越让我感受到底盘的舒适,同时也包括底盘的整体感和质感,我觉得传统造车方面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张晓亮:就是说整体性的提升,马老师也在襄阳把所有的车都仔细地体验了一遍,您有什么感觉吗?

马钧(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余总测试了46款之后我们就不需要测太多了,我和徐老师测了27款,也是很认真的,每款车都开了,感谢余总那么好的场地。

今天我是被惊讶到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无论是国企还是自主品牌的汽车质量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当然这是所有汽车人在三年前,甚至五年前就已经埋下的种子,今天终于发芽了。

应该说大部分车型总体的水平比去年和前年大大提升,其中有两款今年也获得了十佳,我觉得是当之无愧的。无论是底盘还是悬架的调校我觉得都非常享受,能够把电动车做到像燃油车线性调校的那么好,这是可圈可点的,说明我们汽车人在不断努力,我也为中国汽车人这两年的成就感到骄傲。

张晓亮:傅老师,您从设计的角度谈一谈,两年以来您看到这些车的设计变化有没有什么体会?

傅立志(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首先要感谢贾博士,虽然我一生都在汽车圈里,但我一直觉得我是圈内的外行人。我没有去试驾这些车,这是贾博士独特的观点,就是要有一种声音,参与到这个评审团里来,也就是顾客瞬间精神气质的体验。

我也是和这些车整整待了一天,并没有开它们,就是从各种角度、各种距离感受这些车给我的瞬间精神气质。所以从这个观点上来讲,刚才也有嘉宾提到,就是所谓的“勾魂”,是有勾魂性,不是讲瞬间颜值,我讲的是精神气质,这里就包含了智能感以及它可能的服务感,这些都包含在那一瞬间。

其实很多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如果没有拿捏好的话,没有办法在瞬间传达出来的话,就像丈母娘看女婿,你还没有机会表现出你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人家就把你Pass掉了。

其实我是很不愿意讲造型设计师的,今天应该讲用户体验设计师,我再替大家打个Call。今天整体产业越来越要重视这一块,平心而论,评价入围的25辆车其实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可以说,中国汽车整体水平提高的程度是极度令人惊讶的。

从我的观点来看,这次评奖我确实是非常犹豫,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似乎大家都做到了水准以上,很难讲究竟谁做的一定比另外一辆要好多少。应该说我是非常高兴的,整体上大家都能够有这样迅速的提升。我们都知道这里并没有分国内的车还是国外的车,合资的车还是进口的车,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体水平跟世界是同级别的。

许敏(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实际上我非常注重实际对汽车的技术评价,今年我是第一次去襄阳,中国每次参选的车进步都太快,很难再靠我们拍脑袋或者简单判断就能说出谁好谁坏,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就是不负责任的评委了。

我们测试了20多款车,总的来讲也的确无论是从勾魂的造型、高尚的气质、强健的体质等等方面,真的是好车太多了。这对于我们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说是绝对的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个困惑,我到底选谁呢?只能选一个,这确实是很大的麻烦。所以这次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考验,轩辕奖只能选出一个大奖,到底选谁呢?

整个过程当中我切身的感受就是几点:

首先整体的水平都在提高。最近几年中国在一般的消费产品当中,非豪华车、家用轿车的领域当中,我们在外部的造型、内饰的设计和材质,HMI和各种各样的人机互动方面的功能设置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类的国外品牌,而且这也带来了我们国内很多客户的青睐,这也是用户大量地购买国产车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动力和底盘方面还是有很明显的不足。

今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了,大家的动力底盘真的是很快就赶上来了,而且我们一直想突破的豪华领域也起来了,表现得非常一流的豪华车也出来了,所以感觉到中国的汽车工业真的是起来了。

其次是我担心的新势力,虽然我是比较传统,但对新势力还是非常支持的,也很期待新势力起来。前几年新势力的确在驾驶性、操控稳定性玩概念玩得比较多,造车的质量的确和传统车之间有差距,包括特斯拉在造车质量方面也是有差距的,新概念在这方面是玩不过传统车的。

但是今年,这些新势力的车都是让我非常惊讶的,甚至有的车比传统主机厂和合资品牌的车还要像车。

这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完全打破了我对新势力车在真正车的层面不如传统车的概念,不只是后生可畏,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传统车人,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精雕细琢,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他们怎么凭这么点人、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出比我们好的东西出来?很不可思议,这里肯定有很多诀窍、很多创新,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新势力,新势力在这方面给我非常惊讶性的表现。当然,新势力车的很多佼佼者更让我们喜欢得不得了,反复地去开,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跟马老师都是高度的意见统一。

襄阳有这么好的试车场,什么都可以试,这也是非常好的场地,可以全面汽车测试多方面的性能,所以我觉得这是以后的一个福地,每年我们可能都会去的。

张晓亮:今年我也待了八天。首先还是非常感谢有轩辕奖这样的平台,今年45台车都在那里,每天早上起来都是最兴奋的一件事,因为我是把每台车反复开了四轮,脑子也不太好使,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下来,真的太多了。

整体来说对比过去的四五年,开始大家还是做数量上的加法,堆叠很多的东西,慢慢地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做品质上的提升,就像余总说的,今年惊讶地发现驾驶品质也上来了,这是特别牛的一个地方,再往下走就发现不仅仅是堆东西,还要改变逻辑,所以今年我们看到智能化的元年,这种感觉我是能够看到的,就是真正有逻辑的、好用的智能化场景在很多车上被做出来了,以后一定会改变很多的玩法和规则。

当然,我和许教授有一样的震惊的地方,就是大家怎么能进步得这么快?这真的是后面我们需要好好研究的。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评奖过程当中评测环节的发现,昨天是我们一起的讨论过程,大家一起讨论就好了,上午的环节也快了很多。因为我们都在这个市场、这个环境当中,好像对每台车讨论的时候大家的一致性都可以很快地达成共识,到了评谁是大奖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就先界定一个规则,我们都不能透露谁得奖了,还要再保持十几分钟的秘密,请许教授说一说您对昨天讨论环节的想法和思考。

许敏:每年轩辕奖大奖颁发之前我们都非常期待,非常担心,也非常害怕,为什么呢?每次都是很期待在这个时候可以跟很多老朋友见面,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也有很多的观点、很多的想法,尤其是大家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面,去年之前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同时又很害怕,每次到了得奖的时候就有很多争论,有的时候还会弄出一点不愉快,以前每年都会发生。刚才老雷也在说这些,但是今年的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可能是因为今年我们很多人都去测试车了,我们测试完的车对每个车的总结也是非常到位的,今年还有一个说明的环节,余总和晓亮测的时间最长的都会对每辆车有一个评价,所以我们可以更好地、全面地了解。

今年我们认为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难就难在大家都做得这么好,我只能选一个怎么办?这个时候每个人就有自己的偏好,我觉得这方面好,你觉得那方面好,这些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认知也有所不同,还有一些评奖的规则,这些规则到底该不该改?如何去改?这里必然会带来一些相关的争论,但是和往年一样,评委都是很大度,大家都是很有水平的,所以最后都是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是一波三折,还是非常曲折、非常纠结,可能这就是我们轩辕奖的魅力或者Nature,每年就是这么回事,我们每年都要怀着同样的心情过来,半喜半忧,最后开怀畅饮,That’s Life,好在今年的滋味和往年有所不同,大家的共识稍微更多一点。

傅立志(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其实我也参加过几年了,整体上大家最终比较容易达到共识,但是中间有好几个捣蛋的事都是我做的。原因我也一点都不避讳,因为我没有真的每一辆车去试驾,那我凭什么还有观点呢?

其实我的观点核心在于这辆车或者这个产品所带出来的让用户瞬间看到企业的愿景和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少数的车相对而言与其他的竞争者会稍微弱一些。因为我又没有驾驶,所以我还没有办法体验它的本质有多高,但我只是想提醒大家,用户在决定要买你这辆车之前其实是有很长的时间的,也有很长的故事性。这次评审当中我觉得我是要坚持在这个观点上,就是我还不知道你这个车真正的Performance和所有的一切是不是跟长相一致,在此之前其实还是有些考量。

张晓亮:还是很好玩的,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视角交锋讨论,否则可能就会变得比较枯燥了。

马钧:实际上我个人每次都非常享受这一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平台,各个评委每年能够有一次真的来谈一谈车。其实我一直在抱怨,不可能几天把几十辆车全部试完,能不能每个评委至少每辆车开一周?总得开一段时间吧?开一个小时是没感觉的,现在我的车开得太多了。

我们非常认真,也非常严谨地思考,怎样用最短的体验,但不光是严谨的问题,从汽车的角度首先要Attractive,勾第一次魂是需要的,但是汽车是要持久勾魂,因为它是要天天陪伴我的,所以我跟很多评委之间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每次大家都有“鲶鱼”在里面,我也不知道是谁,就是非常坚持己见,我也是非常坚持原则,甚至坚持到了最后一轮,但是被某些人导向导过去了,希望明年还是能够坚持我的原则。还是那句话,非常难选,尤其是最后选大奖的时候,足足两个半小时就在讨论这一辆车,大家非常认真。

余忠皋:真的是非常高兴和这么多行业大咖坐在一起,我其实是诚惶诚恐、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昨天讨论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大家都体会了这个车,其实是表面的东西,更难的是这个车背后的商业逻辑或者这个企业的商业逻辑。

就轩辕奖而言,除了表彰这个车之外,更多的是考虑这个车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进步,比如昨天我大概把车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在红海领域不断地把自己的性能做得越来越好,代表着一个方向,就是类似于少林寺的武僧苦练内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得比别人更加领先。另一类是我们所说的高举高打,花了更多的成本,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更高端的车,而且交出了很不错的答案。还有一类就是避其锋芒,去找我的细分市场,就是找我自己有独特用户的一些商业模式,同样也交出了很棒的产品。

实际上最终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也是在权衡,我们更鼓励哪一种商业模式,希望对今年的表现做更好的认可,这可能是昨天我做整个评审的时候最大的心得体会。

张晓亮:确实,我们每年讨论的时候好像真的是非常纠结,虽然刚才老雷也展示了那三个维度,每年我们都烂熟于心,但是真正去评一个最终大奖的时候会发现现实的维度比这个多很多。可能我们要去考虑当下的市场,有的时候市场又是滞后的,我们也要考虑趋势,还要考虑对行业本身个人的理解和判断,什么是最终更长期的、对的东西。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因为今年是第八年了,之前也仔细地看了轩辕奖历届的评选结果,绝大部分都是非常经得起考验的,尤其是前四五届每次得大奖的车企,评的是一款车,对应的其实是一个车企的造车平台能力,接下来的几年销量都是翻倍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希望今天我们颁布的奖项同样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最后请每位嘉宾用一两句话对明年的轩辕奖做一点预测,实际上反映的也是对这个行业趋势的预测。

许敏:我没有想过会问这样的问题,预测是需要有一个水晶球在面前的,预测很难,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现在我们讲话不要说“厉害了,我的国”,但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企业、汽车品牌、中国品牌要有自信,我至少是有自信的,我相信在未来的轩辕奖当中我们会看到更多优秀的产品、优秀的企业起来,中国的企业真的是更加懂产品、更加懂市场、更加懂用户、更加懂怎么去运营,所以我觉得这方面的成熟比产品的成熟更重要,创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我相信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好的产品是会不断出来的。如果哪一天中国的产品远远超过了外国的产品,我认为我一点都不惊讶。

傅立志:我大胆地预测一下,明年的竞争重点,不能说是唯一的重点,应该不只是有一个勾魂的外观而已,我想说的是关于你的智能的体现也是一样,也是需要有瞬间让我理解你是有多少“智商”,你的智商必须在瞬间让我能够理解。

马钧:我从两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预测:第一是电动化的时代加速到来,明年电动化会加速运营,而且是市场的接受度,不是我们推出产品的角度。第二是我相信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应该是慢慢找到的,无论是在智能化还是在智能座舱,中国企业自己做的车跟很多国外品牌相比的话,应该说有领先一大段的优势,甚至是明年可能会变成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第三是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时代应该到来了。

余忠皋:我的体会是明年去考虑轩辕奖的话,说实话,今年这么多车当中有一台车让我看完之后下来去查了价格,动了心,被勾了魂。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对车辆的基本素质都可以做到很高的水准了,到了明年应该会有更多的车发展个性,发展好玩、发展乐趣,能够让更多的车下来以后能够勾住我的魂,不光是面,而是整个车的心里,让你愿意去拥有这么一台更好玩、更有趣的车。

张晓亮:我非常认同,我也认为到明年或者不远的将来,中国市场的智能车肯定会从今天的激励因素变成一个必备的因素,这样的话市场就会发生一个非常大的结构化的变化,再加上每年我们从轩辕奖看到中国的车企确实已经从能造车变成了会造车,接下来加上智能化的赛道就能够真正玩起来,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不占用更多的时间了,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