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电动化>文章详情

重塑科技孙北:尼古拉值得我们学习什么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20年11月12日 12:16

10月28日,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重塑科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宇通客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5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长寿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从20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几天后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重塑科技展出了上述获奖项目的技术成果——PRISMA镜星系列63kW-110kW燃料电池系统。

该系列产品为中、重型商用车辆提供零碳动力的同时,满足其高强度、高负载、环境严苛等工况需求,已陆续应用于包括18T至49T六款燃料电池重卡上,服务于工业品运输、城际高速物流、专线货运、渣运、市政服务等多场景。

成立于2015年的重塑科技是国内知名的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的制造及相关工程服务。

10月28日,汽车商业评论在上海专访重塑科技应用工程部执行总监孙北。

孙北透露,截至目前重塑已经为东风、宇通、解放、金龙、开沃、华菱等超过40家国内商用车整车厂配套燃料电池车型。比如,搭载重塑系统的东风物流车自2017年就参与了上海燃料电池车的大型商业化示范运营。

以下是采访内容节录。

(一)2025年10万辆目标可能提前达到

汽车商业评论:昨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公布了,里边有关于燃料电池的信息。我粗略算了一下,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应该是6700多辆,路线图1.0关于2020年燃料电池车的计划已经提前完成了。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速度是不是超过之前预期?

孙北(重塑科技应用工程部执行总监):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的话,是超过的。中国现在这个阶段发展燃料电池,是应该站在原来的纯电动还有混合动力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有很多的经验还有教训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它一定程度上会比之前的进展要快。

另外,整个应用端的拉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燃料电池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所以,未来5~10年,我相信它一定还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相比路线图1.0,路线图2.0把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的目标上调到10万辆,相当于翻了一番。这个预测您同意吗?

我们基本上是同意的,而且也非常有信心,这个目标也有可能会提前达到或者是超额达到。接下来燃料电池的发展可能会分几个阶段。

在今年新政公布之后,从2020年到2024年,它实际上还是在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去进一步地加速产业的成熟度。我们觉得可能在2024年左右就会达到10万台套这样的规模。

从2025年到2030年,从2030年再往后,燃料电池也一定会经历从过去的千辆到万辆,再到10万辆、百万辆、千万辆这样的规模。

同时,我们也相信,燃料电池技术不仅仅局限在车用领域,未来也会在其他的一些特殊领域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

(二)氢气价格的下降是关键

汽车商业评论: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随着销量规模上去,比如未来5年或10年成本下降的速度能有多大?

孙北:这一定程度是跟规模相关的,而且规模带来的成本降幅是非常惊人的。

2015年左右,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单价在2万元/千瓦左右。2016-2017年,重塑在推广自己的第一批燃料电池物流车的示范运营的时候,整个成本就已经降到了基本上是在1.5万元/千瓦左右。

这只是从百到千这样的规模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刚才说到预计整个的量5年之后会到10万套。

同时,在这一轮国家新政的激励下,我觉得大家也能注意到,国家对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承诺也是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结合着本土创新,结合着更大的保有量规模,我相信未来成本下降应该是非常可期的。

商用车是为了赚钱,它有一个购车成本,还有一个用车成本。您觉得怎么让它们下降得更快?

商用车算成本,更合理的一定是算整个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即使燃料电池现在的成本还处在产业化初期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位置,但是在整个全生命周期,比如说8年80万客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里面,它其实占的份额也非常小。

我们粗略地算了一下,整个运营成本里面的大头就是燃料的费用,目前在全生命周期成本里面占比超过50%。

未来要很好地控制整个燃料电池应用成本的话,一定是要通过全生命周期里面的成本去平衡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这里面的技术突破一定程度上都会为这两个成本的下降作出一定的贡献。

但是对于重塑来讲,整个产品成本的下降对于整个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没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最主要的就是未来整个能源体系里面氢气的价格到底能够降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未来四年国家产业激励政策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购置成本的水平降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整个的补贴较往年来比没有那么丰厚,这也传达了国家推广燃料电池的决心和方向。

(三)尼古拉值得我们学习什么

汽车商业评论:搭载重塑系统的物流车已经在示范运营,在这个过程中,它应该会有很多的数据反馈,重塑是会根据反馈去做一些产品的迭代,你们最近一次迭代的技术突破点在哪里?

孙北:你说得非常对,而且实际上说得细致一点的话迭代每天都会发生。我们推广的时候非常关心系统在线运营数据。目前来看,搭载重塑系统的整车一共推广了将近2500辆,每天运行的数据还是非常庞大的,累计里程整体加起来已经超过4000万公里。

无论是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还是产品的效率,都会通过数据得到及时、正向的反馈,然后能够让产品更加精准地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重塑今年发布了全新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这里面很多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像软件控制算法这样的技术,很多都是得益于过去2~3年累计4000万公里背后的数据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开发成果。

目前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国内跟国际最好的技术之间的差距还有多大?

可能因为我们是工程管理出身,实际上我觉得在燃料电池应用这一块,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技术,而是说最合适的技术。

美国的尼古拉公司您肯定关注,它被称为氢能源的颠覆者。您觉得,这家公司的出现对行业来说,正面的意义更多,还是负面的影响更多?

搞燃料电池的人都比较关注尼古拉。它确实是在美国环境下,创造了一个中国觉得不太可能的事儿。但是我觉得美国推广燃料电池跟中国推广燃料电池所处的环境不太一样,企业的基因也不太一样。

所以,尼古拉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它确实是打造了未来的一种氢能推广模式,就是如何让终端的客户不用过多地操心,包括加氢、用氢这一系列的环节。在这方面,它已经打造了一个生态的概念。我觉得这是国内在未来推广燃料电池,尤其是挖掘应用场景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尼古拉上市成功是基于它自己测算的一些数据,这个数据我们来看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绝对地去效仿,还是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