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华为汽车业务重点突破智能驾驶,场景为先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钱亚光)19年9月30日 09:29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华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内业外的关注,尤其是在涉及汽车行业的时候。两三年前就传闻华为要造车,但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一直强调:"我们永远不会造汽车。”

虽然华为的确不造车,但是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大潮还是把华为卷入到了汽车行业的剧烈变革之中。

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 ICT 技术领先者的关键战场。

可以说,汽车行业的跑道和华为的跑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重合,华为投身汽车产业实属顺势而为。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认为,未来汽车 70% 的价值来自增量业务,而汽车产业正在把 ICT 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汽车技术。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 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4月上海车展,华为首次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参加车展,集中展示了华为在5G、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

5 月 29 日,华为对外宣布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为一级部门,直接向 CEO 汇报。



9月18日,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全面展示了基于华为的汽车业务,覆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等领域。其中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引人注目。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的发言中指出:“新四化”正成为汽车行业一致认可的方向;而在新四化中,汽车的“智能化”是最有挑战性的,但也可以给最终用户带来更大价值和更好体验,如能够让汽车更安全,能够解放驾驶者的时间,实现数字化的智能美学,极大地降低维修保险的成本。

然而,自动驾驶从技术角度是最难实现的,除了对网络有低时延、多连接的要求,也对算力、AI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中国道路的复杂性、场景的复杂性,以及驾驶者的规范性都给中国的智能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为内部对美国SEA L0-L5的自动驾驶分级持保守态度,王军指出:“主流对自动驾驶技术等级的划分,是仅根据人为操作的参与程度来定义自动化的等级,这并不太准确。因为,相同的硬件和算法,面对不同场景所能达到的自动驾驶等级有较大差异。而用户更关注的是适合场景带来的体验提升、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



所以,在华为看来,更合适智能驾驶落地的,是针对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华为的设计理念是“以终为始”,即从起步时就针对最复杂的场景、使用最强的算力,以L4架构为设计框架,提出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全面整合芯片、算法、数据等多层面能力,同时支持灵活的功能特性组合,从而满足L4~ L2+的平滑演进需求。

该方案集成了华为自研的AI芯片和自研核心算法,针对中国城区道路、高速道路、市区泊车等复杂驾驶场景持续设计优化,与车企伙伴一起持续累积丰富场景路测数据,并可通过OTA持续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新特性和新体验。



方案的核心华为移动数据中心高版本MDC 600内置8颗12nm制程的昇腾310芯片,总算力高达352TOPS ,具备“高算力、高安全、高能效、确定性低时延” 等特性。



这套开放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系列标准化的传感器接口、线控接口,并支持和兼容AUTOSAR/ROS,提供了配套的开发工具链与HIL仿真平台,车企或智能驾驶公司可灵活开发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应用。



在推进智能驾驶方案时,在商业维度上,华为会围绕价值场景逐步落地,提供无缝的体验;在技术维度上,华为在以终为始的架构上,以高算力和激光雷达为基础,通过根据不同硬件配置匹配软件功能来实施;在产业维度上,华为作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将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等多位高管在演讲中一再强调:“华为不是芯片公司,我们不卖芯片。”

这说明华为并不像NVIDIA、Mobileye那样,直接向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出售芯片,而是提供包括AI芯片、底层操作系统、AI算法、支持服务框架、设备管理、开发工具链、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在内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开放的生态。显然华为的布局更为深远,也反映出华为的综合实力。

目前, 华为已分别与奥迪、一汽红旗、东风汽车、苏州金龙、新石器、山东浩睿智能等多家车企和伙伴达成合作,其中与奥迪合作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上便搭载了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车队规模已达数十辆。



此外,大会还展示了汽车业务在其他方面的进展。在智能车云方面,华为展示了与车辆相关的自动驾驶云服务、V2X云服务、车联云服务、电池管理云服务等;在智能网联方面,华为展示了智能感知基站解决方案、RSU路边单元、V2X平台、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以及T-Box等。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应用了在手机上的成熟技术,如芯片、自研OS等。在智能电动方面,华为展示了对电能的整流、储能、逆变等方面的控制管理方案,包含车载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等。



华为基于自身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积累,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融合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华为将自己超强的研发能力和自己现有的技术架构结合起来,并且把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分拆,只做自己最擅长的。这种聪明的做法,不但为华为开拓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让其自家的地盘变得更为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