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创办8所学校,培养15万人才,汽车人李书福的教育情怀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19年9月25日 09:50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由探索,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9月24日,在北京吉利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出席并做了发言。

北京吉利学院位于北京昌平,坐落于西山山麓东北,它是一所民办大学,2000年由吉利控股集团创办,最初是高职教育,2014年升为本科院校。

吉利已经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但鲜为人知的是,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同时也进入了教育行业,吉利的创业史其实也是一部教育史。

创办8所学校,培养15万人才

吉利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时,国内汽车人才极其缺乏。当年,李书福就筹办了“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

后来这所学校发展为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全日制院校,办学20余年来为汽车产业链输送23000余人,众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人员。

回忆起早期办学历程,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陈老师清楚地记得:当时工厂一共600亩地,分为三块:一块办学校,一块进行产品试制,一块是老师、工程师和专家的生活区。吉利就这样走上了造车之路。

“整个办学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们必须走下去。实践证明,吉利教育事业为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李书福多次表示。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党中央研究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北京吉利学院就在那时应运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建校19年来,已经有2000多位校友成长为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高管,许多校友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所属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北京吉利学院成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2005年,李书福又将目光瞄准了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海南,出资建设了三亚市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亚学院。现在,这所学校成为了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

2012年,吉利投资建设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所以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已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从1997年涉足教育行业,到目前创办了8所院校,吉利教育遍地开花,涵盖从职高到研究生不同培养层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5万人才,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李书福说:“吉利办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向往,也是因地制宜,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吉利的教育事业的确为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2018年,吉利汽车校园招聘员工中11%来自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院校。

教育情怀源自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行业趋势,对汽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北京吉利学院校长王兴贵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不但坚守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为产业服务,针对电动化、智能化等汽车行业趋势都有相关的课程设置。

李书福对北京吉利学院的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希望: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选拔、教材、教具、大纲等方面研究都要有所突破并体现先进性,广泛开展校际合作,积极参与尖端项目研究,要用全球视野,国际对标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他说,“大学的使命是为了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明白文化与科学、专业与学科、大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李书福勉励北京吉利学院管理层认真研究大学精神,充分学习发扬大学精神。

特别要指出的是,北京吉利学院是一所非盈利性质的民办高校。正如李书福所说,“吉利在教育领域只有投入,没有经济回报,也不追求经济回报。”

创办大学是吉利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这份责任可以追溯到2006年,吉利控股集团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在全国寻找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资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2016年,吉利又启动了“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在教育扶贫方面,吉利已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充分利用旗下5所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围绕职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等方面,制定了教育扶贫的完整体系,帮扶学生超过10000人次。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竞争力,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就是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核心能力。”李书福在北京吉利学院开学典礼上这样说道。在造车之外,教育,正是这位车界企业家心底最柔软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