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 电动化的后补贴时代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金水)18年12月17日 15:08

不久前,乘联会公布了国内乘用车市场11月的成绩单,2018年1-11月,累计销量为2015.2万辆,同比下滑4%。2018年,对于国内汽车市场来说是公认的“寒冬”。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84.5万辆,同比增长89.3%。
 
冰火两重天,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很有话题。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GNEV)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的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穿越时间的迷雾”。
 
现场的电动化分论坛期间,多位“大佬”针对“在电动化关于后补贴时代,汽车电动化将如何发展?”的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江淮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博郡汽车CEO黄希鸣、天际汽车董事向东平、长安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隋全晖。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兼并考虑无补贴时代。现在已经是后补贴时代了,无补贴时代就是2020年往后的两个阶段。目前来看,相应的还有政策导向和模式导向在起关键的作用,后面市场和产品导向将成为主导型优势。
 
于是,李一秀把北汽的路线划分成两个阶段,以突破两个依赖模式。他说,一方面我们发挥北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提前布局。另一方面要抓住未来的机遇,实施战略性阶段性大规模。同时,通过新品牌和商业模式以及使用权交易来实现三条路径分兵布位。
 
 
与北汽一样,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目前也是领先者,吉利汽车研究总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谢世滨指出,吉利的整个思路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同时他还介绍道,今年5月份的时候吉利发布了制定计划,制定了4条技术路线,这4条技术路线支撑未来新能源车的走向,分成了4个技术路线:混动、纯电、甲醇、燃料电池。我们已经领先在国内使用甲醇量产,这次不作为路径。我们也承诺在2025年会实现首款的燃料电池量产车型。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关于后补贴时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是非常核心的,以及IGBT4.0第二代的半导体技术。第三代的半导体技术就是SIC技术,我们会在这个领域设计下去。在宁波2010年投入运营,这两年才真正的投入才能产出或者知道新能源带来的成本,对于行业、对于本身更大的商业化,要推动后补贴时代。因为你今年增加1%的市场份额,意味着还要增长75%的产能。我觉得产业核心技术布局是非常重要的。纵深的深化产品格局,向上突破和成熟社会精英力量换购是我们的思考,所以在双产品系列的推动。
 
 
江淮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对国家蓝天保卫战寄予 很高的期待,他说,我们强调企业影响,塑品牌,强基础。弘扬“一家亲”的服务文化,建立以敬客经营、服务销车”理念为服务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文化灵魂。今年6月份沿着高速路线沿线开展了万里公测,进一步的强化了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当中消费者对于续航、充电、性能的一些认知,应该说这个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期间也正好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真正的把国家蓝天保卫战通过企业的行为加以落地。
 
 
博郡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现场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博郡汽车CEO黄希鸣首先向大家回答了很多人的疑惑,他说,每次在外面见到记者都会问你博郡汽车的产品亮点在哪里?我们在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博郡在一开始就定义把客户的需求当成出发点,经常说从市场来、回到市场去,要有对市场现在的判断、也要有对未来市场的判断。目前,我们调研的结果是大家谈智能化谈的比较多。我认为在中国的汽车发展阶段还是电动化的阶段,首先还是做好一部车。
 
 
天际汽车CMO向东平非常重视表示“硬件+软件”的结合,他举了几个例子:在ME7产品上面实现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定制,包括驾驶模式、座椅、电台、开机界面、氛围灯等各方面场景在内完全个性化定制的驾驶体验,实现真正千人千面的驾驶模式,而不是原来简单定制的概念。
 
他同时指出,不光是产品还包括服务,首先讲订单的透明化。现在很多的电商,包括盒马生鲜下个单几个小时菜品就可以送到你家里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都对购物的体验会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我们要求在服务方面成为完全向互联网公司去对标和学习,能够真正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极致的购物体验。
 
 
长安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隋全晖最后一个发言,他对于后补贴时代很有信心,他说,第一个,长安汽车从第三次创新创业发布,我们1143一个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这是我们的目标。第二是打造以效率为竞争的核心。第三是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进行转型,从服务用户向经营用户进行转型,从传统的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进行转型。从提供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向产品+服务+出行方案解决者进行转型。同时我们还有三大创新:模式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是我们的第三次创新创业的战略。
 
动力电池分论坛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发展。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院长蔡毅、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营销副总裁严博瑞、桑顿新能源常务副总裁、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董事长孙晓东、中汽中心政策研究室主管阮艺亮,共话动力电池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总院院长蔡毅表示,在补贴退坡以后,国轩高科最大的挑战是降成本和提密度。大家不要觉得这两个是互相矛盾的东西,我们卖电池都是按每瓦时多少钱。那如果你的能量密度大大提高的话,成本的提高是有限的,但同时每瓦时你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这是一个方法。再是逐渐从大巴往乘用车方面转,对乘用车来说、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不单单是价格成本上的问题,而是乘用车车上的有效空间,它的体积是有限的。所以你为了增加续航里程是不得不把能量密度提上,这样你在有限的空间内能放进足够多的电池储存足够多的能量,给你的车400公里、500公里长续航里程来满足最终的使用者邀请。
 
再是产品设计上,不单单是要纯增加电量,我们也要考虑到电量如何配置?你的BMS的效率、能量回收的效率,在同样大小的电池、同样部署的电极能让我的车跑得更远。所以在和整车企业共同设计产品的时候也要配合他们在这方面做一些改进。再是商业模式上,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和梯次利用回收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在整体上能够降低成本。所有要做的这些事都是需要很大研发方面的投入。所以从2019年开始国轩打算在研发上投入10个亿,比去年有大幅的提高。也就是说,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要致力于改善电池的一致性和降低成本。
 
 
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是业内的老兵了,他的创业,证明了他的远见和深厚的经验,他对于挑战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什么是挑战?传统汽车下架是很正常的现象。政策退坡是正常现象,谁让成本降低速度那么慢?快一点不就行了吗?肯定有快的,慢了就怪自己。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年必须降30%,真正的危险也不是燃料电池的路线,据有关统计说远近结合。你做近的,我做远的;你做小的,我做大的。它一定是动力多元化。真正的危险是什么?据说现在很多大的能源企业准备在搞燃料电池,已经在准备有很大的布局,你们去调查一下,很多已经在能源结构着手做这方面的改进。所谓的新能源一定是跟能源有关系、跟能源变革有关。
 
 
宁德时代是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独角兽,自然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呼吁,首先企业层面还是要靠技术、靠产品、靠体制去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鉴于企业要加快投入、加快技术突破,打造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高品质的电池,尤其是要提升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体验感。其次,他希望政府加强后市场的管理体系建设。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营销副总裁Jeffrey Yambrick(严博瑞)对自己的团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在未来蜂巢会成为高端锂电池新势力,不只是乘用车,还有包括储能的设施。现在我们有研发团队1100余人,到2020年底会达到2000人。我们的在正极、负极、固态电池研发中有200余人,现在大部分成员都是研发的人员,主要是做研发以及设计相应的客户需求的分析。现在研发已经投入了13.3亿人民币,我们研发设施的投入已经投入了16亿人民币,我们未来建成的量产线会投入300亿人民币。
 
 
桑顿新能源常务副总裁杨晓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生态链组合能够形成的话,这种竞争一定是生态链和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所以桑顿以开放、共享、合作的心态,在我们共同做强锂电池、做大汽车产业的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
 
 
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董事长孙晓东发言称,电芯锂电池是大工业基础元器件,不管面对电动汽车还是储能非常基础的产业,永远都不可能是高利润率,它的特点是重资产、高技术要求,产值可以做的更高、利润率更低。我们面临的竞争格局,现在国内的一些企业,今天CATL在、然后是比亚迪,接下来补贴停止以后有更多的国际领先企业会杀入到市场,LG、三星、松下等,进来以后所面临在最高端的一层会有非常强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产业的伙伴。对我们新晋的企业来讲,不求能够快速的跟这些企业去竞争,我们想说能够尽快的成为二线电池企业里面比较有特色的,能够维持盈利的,能够渡过未来的寒冬期的企业。
 
 
中汽中心政策研究室主管阮艺亮是政策方面的专家,他说道,可以说“蓝天保卫战”是市场增量机遇,它的重要性是在于今年2018年3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刚成立的第一个会是习主席主持的会议,强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会议指出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计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量达到200万辆。这一块仍然是蓝天保卫战政策的摘要,我们总结了若干个省、市的政策共性:第一,基本上所有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或者是清洁能源汽车。第二,财政参与买单的专用车类别车型至少更新到80%的渗透率。第三,发达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达到5%,上牌照已经明确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