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老外也有危机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了!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柳雁笛)18年1月15日 11:18

 
“中国汽车要发展就是要像吉利一样去收购国外的企业。”业内人士曾如此说道。而如今,跨国收购恐怕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一回,吉利也被拒绝了。2017年底,戴姆勒集团拒绝了吉利以折价配售的方式购买戴姆勒3%~5%股份的收购请求。这项交易预计要花费40亿欧元。
 
 
戴姆勒拒绝的同时,表示欢迎吉利在二级公开市场购买,但如此巨大的资金量根本无法一次性购入所需的股份。
 
无论如何,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收购道路上显得不再那么顺畅了。
 
2018年1月,根据美国迪罗基公司统计数据,已宣布的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并购交易额从2016年的627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36亿美元。总体上,收购规模在下降。
 
而以技术企业为收购对象的交易总量更是大幅下跌87%。据451研究公司并购知识库的报告,已披露总交易额从2016年的149.7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9.7亿美元。
 
并购总量的大幅下滑与美国政府愈加严格的监管不无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资资本对美国的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已达到创纪录水平。美国财政部和两党议员正加大力度审查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中资交易。
 
 
2017年9月,特朗普就亲自拒绝了有中国背景的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 Inc.基金收购美国晶片制造商莱迪思半导体(Lattice Semiconductor)。2016年,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CFIUS)曾否决了包括中资对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公司仙童公司(Fairchild)、威腾电子(Western Digital),以及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美国业务等多起收购案件。
 
莱迪思公司主营生产通信芯片,产品主要用于汽车、电脑、移动设备和其它装置中。作为目前少数几家能够制造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制造商,因为其产品能够通过软件改变芯片属性而被广泛使用。此类芯片通常被用于军事通讯当中。
 
 
美国对这类半导体和芯片领域涉及到尖端敏感技术的交易尤为警惕。从2016年起,CFIUS一直在收紧对某些中资交易的审核。
 
CFIUS由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司法部和商务部的代表及其他人员组成。CFIUS主席、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奇恩(Steven Mnuchin)强调,CFIUS的审核过程只专注于判断并解决国家安全担忧。
 
无独有偶,2018年1月5日,中国钢科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收购德国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商Cotesa一案,正在接受德国经济部调查。
 
 
Cotesa公司生产的炭纤维符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空客和波音客机上,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天领域。
 
2017年7月,德国修订《对外贸易条例》,规定欧盟以外的企业收购德国某个实体超过25%的股份时,如果交易对国家安全或者公共秩序造成威胁,德国政府有权终止。“任何关键性基础行业”都处于调查范围之内,比如电力、水源、医疗和交通等等。
 
德国经济部回应要“确保交易没有违反德国外贸法的规定。”
 
尽管遭到政府的阻挠,而厂商却乐于被中国企业收购。
 
一方面西方国家订单减少、市场动荡,迫使大量欧美企业转行或被收购。而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已成为一只生力军。
 
 
Cotesa公司CEO霍斯肯(Joerg Huesken)表示,双方的交易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德国政府的批准。公司希望能够获得扩张的机会,波音和空客只承诺增加订单,只有中国人看到了我们的潜力,愿意向我们大笔投资。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572宗,金额高达977亿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总和,但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则分别下降14.8%和38.9%。相较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在数量和金额上呈现稳中趋缓。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避免出口模式带来的跨国运输高额费用和他国关税壁垒的阻碍。
 
并购固然是一条捷径,而面对海外监管的日趋严格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之路还将面临很多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