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万起!“家庭精品纯电新标杆”极狐T1上市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魏微)今天 15:01
作者 / 魏 微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土 豆
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上海虹桥机场的网约车候车点,一辆黑色纯电B级车悄然停稳。身着白衬衫的司机迅速下车,利落地协助三位携带好几个大箱子的乘客安置行李,就在其中一位男乘客的登机箱似乎无处可放时,司机毫不犹豫地掀开前机舱盖,一把将箱子拎起,准备塞进前备箱。
这一幕恰好被包括笔者在内的候车人群看在眼里。原本因闷热和等车而略显烦躁的旅客们,此刻仿佛都忘了暑气,目光纷纷聚焦过去。“前面还能放箱子诶!”有人忍不住低声惊叹,语气里满是新奇。
可惜,这辆车的前备箱宽度虽够,容得下箱子横置,深度却略显不足——机舱盖怎么也合不上。
后方车辆已响起不耐烦的喇叭声,司机冒着汗又尝试了几次,还是不行。最后,他只能将箱子取出盖上舱盖,将其塞进副驾驶座前本已狭窄的腿部空间,坐副驾的男乘客只得勉强缩回双脚,为箱子腾出一点位置。
候车区空气中弥漫的微妙尴尬,也随着这辆车迅速驶离逐渐消散。
以后,在不同的机场、高铁站网约车上车点,相信虹桥机场的这一幕会更频繁地上演。因为,仅仅在过去两个月里发布的12款新车中,就有6款配前备箱,“前备箱率”达到50%,其中3款容积超过100升,最大的达到240升。
一场“前备箱战事”正在打响。
从特斯拉Model S的“小储物格”开启先河,到乐道L90打造“前备箱沙发”一炮而红;从小米SU7以105升“集成化空间”优化储物体验,到小鹏G7前备箱因“能装鱼”走进“钓鱼佬”的心……曾经专属燃油车发动机的前舱,正加速变为新能源汽车的“必争之地”,更成了“用了就回不去”的新刚需。
究其本质,这场“前备箱战事”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平台发展下,三电系统实现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技术突破,最终推动座舱前舱空间布局重构的必然结果。
是流量密码,但不一定是爆款的核心
2025年9月1日,上市不到一个月的乐道L90给出交付量10575辆的成绩,成为蔚来家族中有史以来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
要知道,围绕着乐道L90,前有小米YU7、理想i8上市,后有问界M8纯电亮相,乐道L90上市前都没有显露出“爆款相”,却最终成为一匹黑马。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离不开其猛攻“240升超大前备箱”这一营销点。
2024年3月小米SU7上市时,其105升容积的前备箱,被雷军“谦虚”的形容为“可能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前备箱空间”。如果这是一场竞赛,那么小米SU7的纪录在2025年7月底就被乐道L90打破。
而且,在乐道L90上市发布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亲自演示前机舱盖“防夹手”功能。这一简短却有说服力的演示片段自带流量,发布会后迅速成为传播热点,不仅吸引媒体跟进报道,还带动很多网友开启打卡式实测、自发制作内容发到社交媒体平台上。
即便每条测试视频只有十几秒,但网友每刷到一次,就会进一步强化乐道L90前备箱“安全”“超大”的认知。
官方演示的信任背书,加上民间打卡式的自发传播,既打消了用户对电动前备箱的使用顾虑,也让“240升容积、830毫米开口宽度”等产品参数,通过高频曝光被潜在消费者直观感知,既为乐道L90带来流量,也为这款车带来订单。
在乐道L90尝到甜头后,蔚来全新ES8上市时,“超级前备箱”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尽管蔚来全新ES8的前备箱容积“只有”230升,比乐道L90小了10升,但蔚来用“两个20英寸行李箱和一个14英寸的儿童行李箱”的实用场景,将参数层面的微弱劣势,转化为场景使用层面的优势。
不止蔚来家族产品,前备箱已经悄然成为车企眼里的流量密码。
在2025年6月上市的小米YU7,前备箱容积为141升,参数上看着略为逊色,但雷军亲自出镜,用一段远程收快递、两个大箱子放进前备箱的小视频,将小米YU7前备箱可远程操控、空间实用的特点展示出来。
2025年7月,小鹏G7上市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与著名主持人朱广权在台上搭档讲解产品亮点,期间一辆小鹏G7开进舞台,何小鹏打开前备箱,里面竟然装着一箱鱼,引得朱广权惊叹不已。
显然,这是小鹏汽车精心策划的传播点,在小鹏G7的线下体验活动中,官方还专门进行“装鱼场景”现场演示,将刚捕捞的鲜活海鱼直接放入前备箱。在社交媒体上,也能搜到很多小鹏G7前备箱“装鱼”的小视频。有一些钓鱼爱好者直言,这车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这些现象背后,也反映出车企在同质化竞争中打造差异化传播点的渴望。不过一款车要成为“爆款”,前备箱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因素。
社交媒体上传播得再热闹,也只是有关流量的游戏,当网红蹭完流量、网友的猎奇心退去,真正考虑买车的人,最关注的仍是价格体系、续航、电池管理能力、智驾水平与空间布局,以及整体性价比。
就像小米SU7、乐道L90等车型,前备箱营销确实赚足眼球,但真正支撑其市场表现的,仍是三电技术、智能交互、品牌口碑和最终定价等综合实力的表现。
在前备箱潮流中,问界M8纯电版的前备箱就让不少网友评价为“难用”。
由于此前问界M8增程版这一空间主要放增程器,纯电版可以利用起来做储物空间,但因原生设计架构的局限,让这款车的前备箱距离车头又深又远,“取放东西是否总会‘裤子擦车头’”成为不少人的担忧。
但若问界M8纯电版没有设计前备箱呢?恐怕又会被媒体和网友评价为“落伍”了。可以说,现在推出新车,有前备箱不一定成为爆款,但没有前备箱却也万万不行。
前备箱背后的技术“鄙视链”
“我在这里教大家一句,前备箱越大,水平越高。”2024年3月小米SU7上市现场,雷军抛出的这个观点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打开燃油车的引擎盖,前机舱里满是各种机械装置,不但有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加压系统,还有冷却系统、制动助力泵、转向助力机构、电瓶以及各种管线,许久不打开的引擎盖里满是灰尘和油污。在这样的空间里储物?开什么玩笑。
当然,前备箱也并不是新能源车的专利,在燃油车时代,像保时捷911、老大众甲壳虫、丰田MR2、部分法拉利车型,因采用中置后驱或后置后驱的动力系统布置,都拥有前备箱。
但从这几款车也能看出,前备箱在燃油车时代只是属于“少数玩家的专属”。这背后不仅仅是发动机在前还是在后的问题,更是用户需求与车企成本的综合因素导致。
十一年前,当马斯克“空降”北京为李想交付带前备箱的特斯拉Model S时,中国的电动汽车还处在“油改电”阶段,打开这些车的机舱盖,与燃油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塞满各种机械装置。
在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进入原生纯电平台时期后,新车前备箱的空间就越来越大。技术发展到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前备箱已经比特斯拉的还好用了。
前备箱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它的空间大小,取决于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的集成能力,集成化程度越高,前舱可设计的空间就越大。
以小米SU7为例,小米汽车摩德纳智能架构将电机、CTB一体化电池、超级大压铸等技术高度整合,且其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0.14kW/kg,同等功率下有助于显著缩小电机体积与重量,为前舱空间释放创造条件。
在技术的加持下,小米SU7这款轿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能打造105升的前备箱容积,目前还没有见到公开参数更大的同级量产轿车。
类似的还有乐道L90,这款车基于蔚来NT3.0平台打造,该平台的模块化技术,可以将空调、电池热管理、电机冷却等系统做成一体化热管理模块,集中安放在前舱下部和副车架附近。
这款车背后的“空间奇迹”,其实是蔚来13项专利带来的技术革命。
比如,专利冷却系统,将空调、电池温控等模块集成化,体积缩小30%;同时为了解决车内换电机构的小型化集成化问题,蔚来设计了专有连接装置减小零件尺寸。乐道L90还取消传统转向柱直线路径,采用线控转向技术,释放前舱纵向深度。
除了高度集成之外,乐道L90能有如此大的前备箱空间,还有材料轻量化的技术迭代带来的安全保证,前舱92%区域采用高强度钢铝混合材料,6系铝合金三角支架减重40%,车身扭转刚度突破38,150Nm/Deg。
也正因此,在已有的架构中“挤出”一个前备箱不难,但要真的成为一款车的竞争力,背后是无法走捷径的技术投入。
惊喜的是,在9月8日开幕的2025慕尼黑车展上,奔驰和宝马的全新电动汽车,也将前备箱作为产品亮点大秀了一番。
从一系列现场拍摄视频看,无论是奔驰GLC纯电车型,还是新世代BMW iX3,它们的前备箱也都体现出高度的集成化与智能电动化。
这也意味着,随着这些车进入中国市场,合资品牌电动车与本土品牌在智能电动化市场的交战,才真正开始。
“用了就回不去”的“新刚需”
说那么多,技术要对车主有用,才有真价值。
社交媒体上,车主晒“前备箱”的帖子时不时冒出来,一旦有人在评论区来一句“伪需求”,紧接着就有很多人来跟帖“教育”这个人,动之以日常使用场景,晓之以技术发展来证明:前备箱,真的有用。
2025年9月20日的NIO Day2025上,李斌直言“前备箱已成为刚需”。这一判断源自实际使用数据:乐道L90车主每周使用前备箱的比例高达93%。
为什么?因为前备箱确实解决了“高频场景痛点”。
就连蔚来萤火虫这样的小车,也在前备箱里“掏出了”92升的空间,并且具备自排水功能,和小鹏G7前备箱一样可以“装鱼”。吉利星愿也有70升的前备箱。毕竟萤火虫也出自蔚来NT3.0平台,星愿出自吉利GEA架构,它们只是小,并不是弱。
有喜欢打球的萤火虫车主分享称,平时前备箱就主要用来放球鞋、球包等物品,可以很好地与座舱、后备厢空间做到“脏净分离”。
对于萤火虫这样的小车尚且如此,那些尺寸更大的车型就更加从容。
从车主们晒前备箱的图片里就能看出来,有超市大采购放货品的,有放婴儿车的,有放折叠自行车的(当然仅限于极个别三折叠自行车)。甚至李斌为了证明乐道L90前备箱有多能“装”,还和妻子一起前往超市大采购。
大部分前备箱也都具备智能化开启的功能,有的可以用App开启;有的可以敲一敲、按一按车标;还有的更加人性化,在车头下面用脚扫一下,前备箱门就会自动开启。
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萤火虫不支持前备箱电动开启功能,有不少车主甚至花8000多元去改装,只为了更加便捷的使用。
前两年,新能源车企流行“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前备箱已经被很多用户所认可,属于“用了就回不去”的刚需功能,使用频率可能比车里的冰箱、彩电还要高。在最近发布的某新车评论区里,还有网友评论道:这车挺好,只可惜没有前备箱。
属于车企的“前备箱战事”,才刚刚拉开序幕,但这场战事的结局已经确定:前备箱,必然成为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标配。
或许再过一些年,会有小朋友在参观汽车博物馆时,指着展台上的燃油车,天真又惊奇地说:原来从前的车,前面是装不下箱子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