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汽车印庸壹:为中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进化之作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温莎)今天 21:19
在汽车电动化技术逐渐成熟的当下,行业目光已聚焦于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欧洲最大汽车展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IAA)期间,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主办,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以及全球电池联盟、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参与论坛。现场汇聚了来自汽车产业链、国际组织、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与会嘉宾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推动“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向规模化落地。
“我认为,循环性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产品设计。 它是以一种更循环的方式重塑整个价值链。 这是整个行业的闭环。我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性变革。”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在论坛中表示,全球能源循环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新范式中,合作取代竞争,成为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动力。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就Jens Rubi指出,中国有非常成熟的回收公司,还有价值链的其他部分,比如电芯供应商,这确实是一个功能齐全的价值链。
“我们再看看欧洲,我认为看到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许多扩大规模的项目在过去几天和几周内被推迟甚至取消。 我们认为,对于回收业务或行业来说,拥有稳定的电池流入、拥有一定的确定性和规划确定性非常重要。”
“为循环而生”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激增。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稀有金属,其开采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而且随着资源的稀缺化,供应稳定性也令人担忧。
在此背景下,发展电池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成为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论坛蒋理呼吁全行业 “为循环而生”。他指出,实现电池循环经济绝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协同网络、共享专业知识、整合价值链。
“我们必须从电池设计的源头上就融入循环理念,借助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重构,让每一块电池的价值都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正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全球协作平台,推动形成标准统一、数据透明、全员参与的循环生态。” 蒋理强调道。
“我们认为不应该把循环性视为一种合规或负担。 我们应该把循环性视为对未来、对有弹性的投资的一种投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他说。
作为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奔驰和宝马也在论坛中表达了对电池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
Jens Rubi表示:“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合作机制。特别是在质量责任、供应链管理、本地化策略等方面,尤其需要创新的合作理念。”
宝马数字化副总裁兼BMW Catena - X项目负责人Oliver Ganser则阐述了电池护照和 Catena - X 等数字化工具对于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重要意义,认为这些工具是实现高效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基础。
除了理念的交流,与会者还就诸多实际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比如,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经过充分讨论,各方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了广泛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在此次论坛中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个有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其目标宏伟,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 50% 的电池生产不再依赖新矿开采。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计划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后续,计划将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
合作共赢,共话未来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探索循环经济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单一企业都无法独立应对。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通过构建产业联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路径。
此次论坛还为汽车产业链各方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与会者还深入探讨了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并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
各方不约而同的表示,合作共赢才是未来。
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部总裁Daniel Schönfelder指出,在可循环经济领域,风险很多,但机会更多,“让我们把它变成共同承诺的机会。 投资者、发明家、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大家一起,然后你就能把它变成一个巨大的机会。”
Oliver Ganser则表示,“对我来说,这是为未来带来更具弹性的供应链的额外机会,因为我们不能只考虑未来5年。 我们必须考虑未来10年。我认为这是现在最好的前进方式。”
JensRubi同样指出,“我认为循环性和可持续性只有作为一种合作模式才能奏效。所以合作是关键。”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的未来离不开汽车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宁德时代而言,与欧洲汽车巨头的合作不仅能够扩大其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还能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在电池回收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对于宝马、奔驰等汽车制造商来说,与中国电池巨头的合作也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可以说,此次论坛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的模式不仅适用于欧洲,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可以快速复制到全球其他市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