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巨头突发罢工,员工要求每周工作4.5天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魏微)今天 11:44
作者 / 魏 微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新车已经交钱了,老车还没卖,现在咋办?”有广州车主欲哭无泪。
2025年8月29日23时02分,广州市商务局官网悄然发布一则简短通知,宣布广州市汽车“置换更新”政策于8月30日零时起暂停实施。
这份几乎没有留下缓冲期的公告,让当地车市炸开了锅。
公告表示,8月29日(含)前已取得新车《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及旧车《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消费者,仍有资格在系统升级后提交补贴申请,但具体时间待定。
简单来说,只有在8月29日前买了新车并且已将老车卖掉,且都拿到发票的前提下,才能有资格赶上广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发放的末班车。
与部分地区明确提及 “系统升级”“资金耗尽” 不同,广州未披露补贴暂停发放的具体原因,但结合行业普遍情况与政策背景,其核心原因或仍旧指向补贴资金池“见底”。
汽车置换补贴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中央和地方都有“出资”。具体来看,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
2025年全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前两批资金均为810亿元,已分别于1月和4月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在7月下旬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发。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地方通常会分阶段设定补贴额度,采用 “先到先得、发完即止”的规则,这也是部分城市预算 “资金耗尽” 后暂停补贴的直接原因。
“早买党”VS“等等党”打个平手
北京一车友群里,刚提车的车主们讨论的核心话题始终围绕 “补贴何时能到账” 展开:
他们一边向老车主请教经验,仔细打听通过哪个小程序提交材料更便捷、补贴打款速度更快;一边又忍不住互相询问对方是否已收到补贴,字里行间满是焦急。
广州突然关闭置换补贴申请通道的消息也让他们更加着急,不少人担心北京会步其后尘,生怕自己的补贴申请刚提交就赶上政策变动,谁都不愿成为被 “卡” 在中间的那一个“倒霉蛋”。
《汽车商业评论》从某品牌销售经理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汽车报废、以旧换新补贴申请正常,通常2~3个月可以领到补贴资金。
有北京车主表示,在今年5月20日提交了以旧换新补贴申请,6月19日就收到了1.3万元的补贴款,比官方通知的3个月周期快了2个月。
不过,这位车主5月初刚提新车,到了6月下旬,车企便突然推出了价格更低的新款车型,这比此前官方预告的发布时间提前了足足2个月,而且起售价直接从10万元级别下探至8万元级别。
现在,自主品牌车企不敢直接降价,但是,一直主张灵活调价,也就是有涨有跌的特斯拉,2025年9月1日突然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下调1万元,调整后起售价为25.95万元。
此次调价距离该车型8月12日还不到一个月,被外界看作应对以旧换新补贴退坡之举。
受此吸引而购车的车主,有等来降价的喜悦,但多了能否拿到置换补贴的苦恼。“虽然不会为了1万多的补贴去买车,但买了车之后要是没赶上这福利,虽然价格还是便宜了,但还是像别人从自己兜里掏走了1万块钱似的,换谁不郁闷?”有人如此表示。
的确,部分有购车打算的消费者会因补贴减少,开始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补贴的退坡使得他们更加谨慎。
以购买一辆售价15万元的纯电动新车为例,按照之前的补贴政策,消费者“以旧换新”可获得1.3万元的置换补贴。如今补贴取消,使得一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推迟了购车计划。
比如对于广州突然暂停以旧换新补贴,社交平台上的“等等党”集体抬头,有网友发帖说:“补贴说没就没,干脆旧车再开两年。”
补贴退潮进行时,地方调整 “姿势” 不同
广州置换补贴“突袭式”退场,或许激进,但并非孤例,而且早已有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7月末第三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到位后,有20%的地区国补政策出现收紧的现象。
据《汽车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自2025年5月以来,全国已有6个省/直辖市、另有约30个城市暂停汽车置换补贴发放,包括新疆,青海,广西,河南郑州、洛阳、许昌,辽宁沈阳、营口,广东惠州、广州,甘肃兰州等。
暂停类型可以总结为两大类。
一是资金使用完毕未延续型。
比如,6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在公告称,该年度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即将使用完毕,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汽车置换更新等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自6月15日24:00起暂停实施。
二是暂停又重启型。
同样在6月,重庆暂停置换补贴申请,原因是 “系统升级及第二阶段政策起草”。经过调整,9月2日重庆宣布追加1.35亿元重启汽车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但是,这1.35亿元只用于10月,依旧采用“总额控制、先报先得、用完即止”的申报原则,此后是否延续,有待后续通知。
除了重庆,包括广西、福建福州、河北邯郸等地也于8月起陆续重启。
补贴暂停潮中也有戏剧性的一幕。
武汉市商务局曾于8月17日发布“8月19日24时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的公告,但仅一天后就撤回该公告,8月19日起又再次恢复正常申报。
外界猜测“撤回又重启”的原因或与消费者反应有关,某4S店销售经理对媒体表示:“8月18日上午,有20多位客户打电话咨询,担心买不到补贴车。”
然而,只过了一周,8月26日湖北省商务厅再发公告,称补贴申请入口于8月31日24时暂时关闭。
9月5日,湖北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调整为“先领取资格、再申报补贴”方式。从当日起,每日上午10:00开放领券入口,先领先得,领完即止。
该方式对资格券的使用时效也做了新规定,消费者领取资格券后不可转让,从领券之日起有效期为15天(360小时),在资格券有效期内可提交补贴申请,逾期未提交则资格券失效。
至此,湖北省内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进入“抢券”模式。在此之前,河北、云南等地也将补贴模式更新为“抢券”模式。目前,海南、上海还要求申请补贴的新车必须在本地上牌。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抢券”方式一方面延续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补贴资金发放更加精准,让对价格敏感的真实购车消费者能够有机会抢购补贴,同时杜绝“骗补”“套补”的情况出现。
补贴资金退潮下,继续考验车企能力
2025年上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车市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
截至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其中,上半年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产量增速较1-7月持平,销量增速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1-8月国内销量808.8万辆,同比增长30.1%。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达到51.6%。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统计数字令人兴奋,但随着各地频繁调整置换补贴政策,车市的各项宏观数据也开始波动。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经销商。
地区国补收紧后,超过75%的门店销售受到显著负面影响,其中近三成门店销量降幅超15%,超四成门店降幅超10%,仅23.1%的门店表示未受此次政策调整影响。
由此,自5月起,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从5月的52.7%逐步上升,7月已达57.2%。尽管第三批补贴资金随后到位、多地恢复“两新”补贴,让一些有观望情绪的消费者重新进店,但截至8月,该指数仍维持在 57%的高位。
车企同样受到影响,补贴收紧直接压缩了车企的盈利空间。
某合资品牌区域经理透露,云南补贴下调后,为维持客户购买意愿,部分车型不得不由经销商补贴部分差价,单车利润明显下滑。这部分补贴成本则又需要经销商与车企进行“博弈”,车企为了缓解经销商压力也不得不自掏腰包进行补贴。
这是今年5月底国家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约谈自主品牌车企导致的一个结果。而且,今年新车在上市时,除了官方指导价,都还需要搭配一个限时优惠价,变相为消费者提供真金白银的购车优惠。
还有车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以适配不同消费层级:针对三、四线城市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吉利推出“旧车抵扣+低息贷款”组合方案,宝马、奔驰推出“新能源置换专属权益”,除现金补贴外,额外提供免费充电、保养套餐等服务,增强高端客户黏性。
随着 “金九银十” 传统汽车销售旺季的到来,叠加第四批国补资金全面落地,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望加速缓解。
但是,补贴资金总会见底,补贴政策终会退坡,有人认为,对于车市,最终考验的还是车企降本的能力,但《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个能力恐怕也是会见底的,竞争不能仅仅靠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