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车展上的零跑汽车,瞄准慕尼黑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吴静)今天 09:52
作者 / 吴 静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2025年8月29日,成都车展的聚光灯下,奇瑞集团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品牌参展,31款重磅车型悉数亮相。此次车展,以“中国汽车,全球冠军”为主题,这不仅仅是奇瑞对其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战略的自信宣言。它想向公众传递——奇瑞已经从一家中国本土车企,成长为能在全球市场与老牌巨头同台竞技的”全球冠军级”选手。
此前一天的8月28日,J.D.Power(君迪)正式发布《2025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奇瑞汽车再度摘得自主品牌第一名。至此,奇瑞已连续三年(2023-2025)蝉联该榜单自主品牌第一。
2025年以来,奇瑞已先后将J.D.Power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SSI)、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APEAL)自主品牌第一收入囊中。继2024年后,奇瑞在2025年再度包揽SSI、APEAL、IQS三大权威研究自主品牌冠军,再次成为业内唯一的自主“三冠王”。
而在设计领域,奇瑞旗下的全新QQ概念车近日也为中国小型车创造了新的纪录,荣获“2025红点概念设计奖”和“2025红点品牌与传达设计奖”两项世界级荣誉。
奇瑞,正在全领域、多维度之势,全面释放其强大的技术体系力与全球战略能量。
“双500”里程碑
2025年,对于奇瑞集团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
7月29日,随着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正式揭晓,奇瑞集团以596.939亿美元的营收业绩,排名第233位,较去年大跃升152个位次,成为世界500强年度排名跃升速度最快的车企。
而就在此前不久,奇瑞集团刚刚创下另一项纪录——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大关,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车企。
“双500”里程碑的达成,标志着奇瑞全球化战略实现历史性突破,正式迈入以品牌向上为核心的新全球化阶段。这不仅意味着销量的跨越式增长,更展现出奇瑞在技术体系、全球布局和品牌价值等维度实现系统性突围,站上了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高度。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奇瑞也在这一年推出了首款轿车,并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
这段出海故事的起点颇具戏剧性——在当年的北京车展上,几位中东客商对奇瑞“风云”轿车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一路追访至芜湖,竟与正在参会的尹同跃董事长站在街头畅谈十分钟,随即以尝试心态签下首批10辆出口订单。当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量仅为2.6万辆,谁都不曾预料,奇瑞这看似偶然的一步,竟为中国轿车大规模出海按下了历史的启航键。
“走出去”的奇瑞车超预期地得到了海外市场的欢迎。很快,100辆、500辆、1000辆……
自此,奇瑞坚定实施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深耕海外市场。2024年,奇瑞集团年出口汽车114万辆,平均每27秒就有一辆“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户,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025年1到7月份,奇瑞集团半年出口量攀升至66.9万辆,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出口。平均每5辆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中,就有一辆“奇瑞造”。特别是在欧洲市场,1至7月,奇瑞在欧洲市场总计销量近4万辆,同比增长942%。其中,新能源车型(PHEV、BEV)占比超过32%。
做海外市场的“施肥者”
“到一个市场去,不是把中国的产品端出去就行了,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法规,当地的使用习惯,再一个就是我们不能吃独食,不要做掠夺者,而要做这个施肥者,增强肥力,不要去到人家去就是掠夺人家的市场,掠夺人家的人才。一定不是像过去那种打法了,简单的用价格战在国外可能是行不通了。”
2024年初,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分享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最新心得和挑战。
在20多年扬帆出海的过程中,奇瑞深知,相较于产品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融进去”,成为海外当地“施肥”的贡献者,为当地带来税收、就业,“融入”海外用户和当地民众的心里。
在此背景下,奇瑞提出了“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理念,为当地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大与当地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推动品牌本地化发展、制造和研发协同发展、供应链协同发展。
2024年,奇瑞与西班牙老牌车企EV MOTORS合作,让有着70多年历史的西班牙EBRO品牌重焕生机,还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
今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CATC国际技术专家委员会会议中,奇瑞JAECOO 7获得中国首张“中欧碳足迹数据互认”车型证书,引领了“绿色出海”新范式。奇瑞还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合作开展公益项目,连续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奇瑞做海外的“施肥者”,是一项极具远见的战略投资。它并非单纯的利他主义,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种更高级、更可持续、也更明智的利己策略——通过成就他人来最终成就自己,通过与全球伙伴共享发展成果来赢得市场的真正尊重和长久立足。
在欧盟的成功并非偶然
欧洲作为全球高法规、高准入汽车市场的战略高地,亦是奇瑞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战场。
2025年1月,通过欧洲WVTA认证后,奇瑞以“技术赋能者”身份加速本土化进程:同年4月,奇瑞与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捷克4国经销商达成重要合作意向;5月,奇瑞助力西班牙传奇品牌EBRO亮相巴塞罗那车展;6月,携CSH科技及TIGGO7、TIGGO8燃油/混动双版型登陆波兰市场,践行“In Europe, For Europe”本土化承诺。
2025年1至7月,奇瑞在欧洲市场总计销量近4万辆,同比增长942%。其中,新能源车型(PHEV、BEV)占比超过32%。
欧盟市场是全球公认的“高法规市场”,它对车辆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标准极为严苛。能在这里获得认可,本身就是对奇瑞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背书。奇瑞成为首个出口突破500万辆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靠的正是这一点。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奇瑞在欧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坚持的全球化战略和技术积淀的集中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技术领先与精准适配。奇瑞依托全球8大研发中心,并非简单输出产品,而是深入进行“四个开发”(法规开发、产品适应性开发、竞争力开发和差异化开发)。这意味着他们深入研究欧盟的法规、路况和用户偏好,对产品进行本地化改进,以确保车型符合当地标准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次,前瞻的本地化战略。为应对欧盟的政策并更贴近市场,奇瑞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他们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Ebro-EV Motors)成立合资公司,在巴塞罗那建立生产基地,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车企。这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更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品牌形象,并带动当地就业,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多元品牌协同发力,精准布局全球市场。奇瑞并未依赖单一品牌强行扩张,而是以集团化、矩阵化的思维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推出Omoda、Jaecoo等全新子品牌,以更加年轻、科技和国际化的形象,精准切入欧洲不同细分市场,有效规避了原有品牌可能存在的认知固化或价值天花板问题。
与此同时,奇瑞坚持提供涵盖燃油、混动、纯电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精准匹配了海外市场差异化的能源结构和消费偏好,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市场优势。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奇瑞在欧盟的佳绩是中国汽车产业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质量提升和战略转型后的一次集中爆发,更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在全球顶级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底气和实力。
奇瑞,正带领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汽车产业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