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麦格纳重磅亮相2025上海车展,交出一张时代答卷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路行)今天 10:22

过去五年来,中国是全球汽车的制造、创新和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2019年,中国本土市场电动车的销量占比仅为4%;仅仅五年之后,也就是去年2024年,这一比例已高达48%。去年全球的电动车销量突破了1700万辆,其中1090万辆来自中国,占比超过60%。

2025上海车展上,在2.2展馆的2BC011展位,麦格纳携诸多前瞻性创新成果亮相,全方位展示汽车技术及高性能系统与部件其面向未来出行的战略宏图。

麦格纳本次的展品聚焦于四大关键领域:专注环保的创新科技、驾驶辅助系统(ADAS)、个性化品牌体验以及整车解决方案展示包括全方位的动力总成技术、可灵活重构的灵动座椅系统、模块化的 SmartAccess™智能电动门、集成式座舱监测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65年多来,麦格纳始终屹立于汽车技术创新的潮头。

麦格纳企业研发高级副总裁萨拉・雷迪(Sharath Reddy)表示:麦格纳凭借诸多系统和零部件创新,引领未来出行变革,进而为消费者带来卓越的体验。在2025上海车展上,我们将呈现行业前沿的创新成果,全力赋能中国本地汽车制造商及全球车企在发展中国业务的同时,拓展全球市场。

目前,麦格纳在中国已建有近70家制造工厂,共3万多名员工。2024年,麦格纳中国区业务增幅达15%,其中约60%的销售额来自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

新动向

在本次车展的发布会上,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在发言中用“好、快、省”3个字概括了麦格纳的优势。

她表示,在质量保障方面,麦格纳依托MAFACT全球运营体系与卓越制造能力,在保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稳定质量输出;在响应速度方面,麦格纳通过本土化研发资源配置与专业化商务团队,能够灵活应对新势力车企、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客户差异化的项目开发周期与量产节点需求;在成本控制领域,该公司从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到生产运营全环节实施优化方案,通过系统化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而正是基于可靠的产品质量、不断突破的创新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卓越运营,麦格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国内外汽车厂商携手一同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萨拉·雷迪麦格纳披露了麦格纳多项技术进展与市场动态。

该公司宣布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协作,计划将NVIDIA Thor SoC芯片集成至其下一代技术解决方案中。通过融合该芯片的运算能力与自身传感器技术,麦格纳旨在提升其ADAS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据悉,该公司在汽车技术开发与集成领域积累的工程经验,将持续服务于本土及全球汽车制造商。

在舱内监测技术方面,麦格纳展示了集成于后视镜的驾乘监测系统。该方案将500万像素摄像头嵌入传统后视镜结构,通过DMS/OMS集成设计实现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安全带检测及乘员体征识别功能,同时支持个性化座舱设置。相较于分体式方案,这种即插即用设计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空间占用。

电动化领域,麦格纳披露其动力总成技术覆盖传统燃油车至纯电动车型。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DHD Duo混动驱动系统采用800V高压架构与双电机设计,模块化结构适配多种车型。目前该系统已获得国内头部车企订单,预计年内启动量产。在电池壳体技术方面,该公司自2022年起量产纯电车型专用壳体,一体成型工艺使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6%,重量减少20%。

座舱系统创新方面,麦格纳开发的灵动座椅系统近期获得中国车企订单。该方案通过2米电动滑轨实现前后排座椅联动,前排支持180度旋转,并针对亲子互动、露营等场景进行本土化改进。同时该公司正在研发零重力座椅,具备多模式调节功能。数据显示,麦格纳自2011年起累计生产电池壳体超过70万套,其本土工程团队正持续深化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协作。

在中国,为全球

2025年的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在持续深化,市场竞争格局加速重构。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战场——科技巨头加速跨界布局,智能化功能迭代速度刷新行业纪录;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企业必须要调整全球产能布局,凭借本土化优势与快速响应能力,在危机中保持稳健的发展进程。

在车展正式开始之前,麦格纳于4月22日举行了媒体圆桌会。在本次交流中,麦格纳高管阐述了关于中国智能驾驶创新生态与欧美市场的差异及应对策略。

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进程中,中国市场呈现出与欧美市场差异显著的技术演进特征。麦格纳电子事业部技术战略副总裁史蒂文·詹金斯Steven Jenkins分析指出,相较于欧美市场相对保守的技术导入节奏,中国汽车生态展现出更强的现代科技感知力和创新实践效率。他认为,中国市场的“前卫精神”不仅体现在新技术落地速度上,更反映在对创新方案的系统性接纳能力,这种特质要求跨国企业必须构建“在中国为中国,在全球为全球”的双轨战略。

麦格纳电子事业部全球总裁比尔·斯奈德(Bill Snider)从技术布局维度补充道,该公司已建立全球产品路线图与中国市场专项规划的动态联动机制。

他强调,在保持核心技术体系全球一致性的前提下,针对中国市场实施“双加速”策略:一方面通过快速决策机制缩短技术导入周期,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本土研发力量进行场景化适配。尤其在中国车企加速出海的背景下,斯奈德特别指出反向技术输出的重要性——将中国市场验证成熟的智能驾驶方案,伴随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向海外市场渗透。

麦格纳电子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孙胜华则着重阐释了本土化创新体系构建路径。据其介绍,集团通过“充分授权+资源下沉”模式,在上海组建了300余人的ADAS专项研发团队,并在全国范围配置近3000名跨领域技术人才。

这种深度本土化的组织架构,使中国团队在供应链管理、产品定义及制造工艺等环节拥有充分自主权,能够开发出契合中国道路场景和用户习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孙胜华特别强调,区别于传统外资企业的技术移植模式,当前中国团队已形成从需求洞察到产品落地的完整创新闭环能力。    

在提及技术的领先性时,三位高层提到安全文化的适配性创新。在技术方案本土化过程中,既要保持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又需针对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进行算法优化和系统冗余设计。

史蒂文·詹金斯表示,麦格纳始终认为安全第一。他说:“麦格纳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不遗余力地提升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安全是我们所有生产和研发环节的重中之重。确实,当今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而且导入速度非常之快,对于麦格纳来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导入新技术时,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同时能够得到保证。在具体的工作和运营当中,不管是内部的工作流程,还是设计、开发到产品的验证,直到最后的生产,我们始终会高度重视安全和功能安全。”

这种兼顾全球规范与本土特征的创新范式,正在塑造跨国汽车供应商在华发展的新型技术哲学。随着中国智能驾驶创新生态的持续进化,麦格纳正在打造横跨中西方汽车生态的创新协同网络,为全球智能驾驶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