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关税缓期结束前,欧亚车企突击往美国港口囤货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孟为)25年4月2日 14:00
2025年4月1日清晨,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仍如往常一样,开着自己金属灰色的左舵日产Fairlady Z跑车来到公司,但他的身份已经从过去的公司首席企划官,转变成了日本第三大车企——日产(Nissan)的首席执行官。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公司。
为公司筹措活下去的资金、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提振公司员工的士气、重塑内部机制与流程、加速更新老旧过时的产品线、扭转北美和中国两大核心市场的颓势、实现公司扭亏为盈、以及应对美国向进口汽车征收25%高额关税的新挑战。
埃斯皮诺萨戏言,大多数首席执行官在职业生涯中通常只应对一两个重大危机,但他却要 “同时应对四五个危机”。
现在,他必须从一个过去人们眼中对技术痴迷的汽车工程师,通过读书(埃斯皮诺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正在读《新CEO》一书)和处理一个个棘手的实际工作,来加速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型。
尽管作为天性乐观的墨西哥人,埃斯皮诺萨正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但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3月11日,埃斯皮诺萨在被任命成为日产下一任首席执行官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正在对整个体系进行 “全面” 改革。
“在日产,当你在计分卡上看到绿色笑脸标志,就以为一切都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那些绿色笑脸的地方才是你需要深入调查的。没错,问题往往就藏在那里。”
埃斯皮诺萨首先审视的是日产的内部问题。
他指出,过去日产在预测和完成销量目标方面过于随意,高管设定的宏伟目标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存在差距,日产总是在一些市场高估自己。
为此,日产在新财年已经将全球销量目标下调至340万辆,与计划开始时的490万辆相比大幅下降。
第二个调整是积极地削减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日产已经计划在2027年3月31日前削减数十亿美元成本,包括裁员9000人,并将全球产能削减20%。
第三个是将从研发到投产的时间从52个月缩短至最短30个月。
在前任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2020年提出日产“Nissan Next”企业转型早期,日产曾在18个月内投放了12款新产品,给公司带来了积极的单车收入提升。
但埃斯皮诺萨也表示,曾经作为公司的首席企划官,他本可以更努力地推动车型的开发计划,加快开发进程,但他和日产现在后悔并没有这样做。
现在他从首席企划官,成为了首席执行官,更像是弥补自己的这一过失。
当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改变像日产这样的大公司并非易事。”
埃斯皮诺萨和日产将自己的未来锁定在北美,计划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更新现有车型来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加大对美国市场的投入,计划投资2亿美元用于“集成客户体验”项目。
从2028财年起扩展客户忠诚度计划,考虑采用更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更好的售后留存和奖励积分等方式,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品牌忠诚度,进而促进销量增长。
一方面,日产积极推进产品多元化与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升级工厂与优化生产,将把在日本枥木智能工厂开创的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美国工厂。
2025财年,美国和加拿大将成为首批投放全新一代日产聆风的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先进的纯电动车型。同时,日产奇骏插电混动版也将率先在北美市场发布,丰富奇骏车型的动力选择。
2026财年,第四代日产奇骏将在北美市场量产,除了插电混动版,还将提供下一代e - power混动技术,使奇骏拥有包含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e - power混动在内的三款动力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动力的需求。
自2027财年末起,全新日产电动车计划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坎顿的日产工厂投产,这将是一款越野风格的SUV,为日产在电动SUV市场增添新的竞争力。
到2027年3月31日,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计划推出7款车型,包括新车型和全车型变更。若将小改款车型计算在内,届时约78%的产品线将得到更新 。
展望2030年,日产还将与三菱联合开发下一代1吨皮卡,进一步丰富其在美国市场的产品阵容 。
日产首席绩效官纪尧姆·卡地亚(Guillaume Cartier)表示:“美国市场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在这里实现增长。产品是我们努力的核心。”
而对于日产的另一个重要市场,日产选择了借助东风日产推进本地化战略实施自救。
2024年北京车展上,日产以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焕新启航,继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东风日产携4款新能源概念车首发亮相,发布全新新能源战略。
同时,东风日产开创“GLOCAL(全球+本土)新模式”,以日产全球技术和制造品质为根基,整合中国本土新能源研发优势,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全球与本土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
东风日产曾表示,将在研发方面将投入超过100亿元,主要聚焦于新能源车核心控制、动力总成和平台技术三大主线,围绕智能架构、核心软件、AI大模型应用等关键领域展开,并围绕技术研发与战略转型,扩大招募本地化研发技术人才,中长期目标是将开发团队的人员规模提升到4000人以上。
最终,通过吸引优秀的本土及全球人才,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实现以本土团队、本土标准、本土生态赋能整车研发。
2025年3月,东风日产举办“NI 好——东风日产最家技术发布会”,宣布首款重磅车型 N7 定位中高级纯电轿车,将于 4 月开启预售发布会。
东风日产N7也是其“全球技术”+“中国速度”新模式下的首款产品。
从产品力上看,依托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是核心技术支撑,全球首个14合1智能电驱,、AI零压云毯座椅专利众多、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与Momenta合作的智驾大模型、云享座舱接入AI大模型等,都展现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东风日产还计划在 2026 年底前推出 5 款新能源车型,并积极与科技公司合作,投入资金和扩大研发团队,以在新能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借助一些列符合本地化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投放,东风日产计划在2026年底前重回年销量100万辆阵营。
当然,对于新任首席执行官埃斯皮诺萨来说,他最为棘手的难题是为这些战略投入找到日产的续命钱或合作可能。
在他上任的前一天,作为联盟伙伴的雷诺给埃斯皮诺萨已经送上了一份厚礼。
3月31日,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表示,双方已同意进一步修订长达20年的联盟协议,降低彼此的交叉持股比例,旨在帮助日产重振业务。
此次修改条款包括将双方最低交叉持股的要求从此前的15%降至10%,日产将终止此前承诺投资6亿欧元到雷诺电动汽车业务Ampere,以及雷诺还宣布将收购日产在双方印度合资公司中的多数股权。
同时,雷诺还确保Ampere仍将基于雷诺Twingo车型开发生产一款日产设计的电动车型,以及日产可以借助雷诺工厂在印度继续生产其产品。
这无疑为捉襟见肘的日产带来了资金的节约和实际的现金流。
当然,对于埃斯皮诺萨来说,这些资金还仍不充足,他仍然需要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来支持日产长期的业务发展。
在谈到对外的合作关系时,埃斯皮诺萨表示他持开放态度,包括日产与本田再次开启谈判。
他说,“与其他公司的互动是日产内部变革的催化剂。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很多改进的方法。”
不过他也意识到,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只能在规模、动力系统技术和电池投资方面可能会产生一些协同效应,但在开发未来智能汽车的方向和领域上,传统汽车制造商并不具备某些特点和能力。
对于埃斯皮诺萨而言,这将是极具挑战性的开端。
或许,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再能够开着他的灰色日产跑车去上班,享受在日本山间充满活力的摩托车之旅,在喜欢的海滩享受惬意的假期时光。
一切都已万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