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沃卡车业务将在北美裁减 1000 名员工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林宇)23年6月17日 11:11
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6月15日在武汉中国车谷开幕,主题为“不负”,有数百位重量级汽车领袖、精英人物精彩演讲、对话与互动,参会人数将有千位。
当前,汽车领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汽车行业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主题也从“冬芽”、“先手”、“刷新”来到了“不负”。
正如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所言,不负是后疫情时代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对于当下和未来的一种从容的姿态和勇敢的精神。
6月16日下午,场景实验室创始人、新物种研究院专家吴声在新物种专场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汽车新物种不能被计划”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未删减。
感谢贾可请我,其实我并不老,你才老呢。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可能也很老,我年轻过,你们老过吗?所以可以发现我们今天讨论新汽车,我们讨论汽车新物种的时候,我根据贾可老师的话题做了很长的准备,前天飞机上我才把标题写好,叫做“为什么汽车新物种不能被计划”。
为什么我经常被定义为贾可的合伙人,说他们俩经常出双入对,是因为我的的确确还接了一个职务,昨天晚上被主持人莫名提拔为轩辕之学副校长,此前又是新营销学院联席院长。但我们今天讨论汽车新物种为什么不能被计划的时候,其实因为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是OpenAI两位科学家写的一本书叫做《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我觉得可能对于我们每一个在今天去做汽车新品类定义和创设,在做抛弃我们的肌肉记忆,让我们以空杯心态重新来理解新汽车为什么造势于车的数字化。这句话我推敲了大概7遍,是新材料、新工艺、新审美与三电技术的数字化在叠加的乘法效应定义万物车联。
刚刚一分钟前,我们一位做固态电池的朋友问我怎么理解今天的固态电池产业,毫无疑问这是极其正确的方向,但是戴森准备造车的时候,首先并购了美国的固态电池公司。但是在今天,他问我,我不是这个业界的专业人士,我第一感觉是量产的难度,工艺、应用场景的落地,基于成本体验效率,我们遇到的卡脖子工程真的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你是新材料吗?你是新工艺吗?你是新审美吗?
所以它和三电技术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级加法效应,它的本质是数字化的乘法效应,我们进入万物车联的世纪,其实就是我们在定义为什么它是New Auto,为什么它是Smart Mobility,大家注意,它从头到家,每一个毛孔和血管全都是新的,从数字座舱到透明工厂,从电池技术到分布式能源,从机器人到DTC,这个DTC,既是Direct to Consumer,更是Direct to Context,更是Direct to Community。
所以,游戏的规则和范式是本质性的转移和迁徙,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新汽车那么多定义,但是今天还是愿意在汽车蓝皮书论坛说新汽车最重要的逻辑不仅是移动终端,不仅是数据仓库,不仅是流量入口,不仅是用户的生活方式体验。
它的确是智能的移动空间,它当然包括了高速的数据仓库,它当然是软件的定义汽车,是软件的驱动硬件,它当然包括了OTA,更重要的是场景OTA,它当然包括了车规级一系列消费电子应用,是车载应用的开发生态,它当然包括了Apple Vision Pro,能不能和华为求得和解,在国内也可以用Vision Pro这个华为注册的商标,但是本质上是从2016年他们就深入了空间智能、空间感知、空间计算,当然它包括了新的内容,一切我们在手机屏幕上的内容,一切在线下新的内容,都在新的空间计算范畴里被重新定义体验,重新定义何为沉浸式。
我觉得今天午餐的时候,有朋友讲到一个小孩的观点,我深以为然,他说你们汽车业怎么看待Apple Vision Pro,本质上这并不是一个完成度颇高,又完成度有极大缺憾的产品,重要的是用户的注意力时间、用户的体验正在被无情的跨界打击,我们因此可以判断,从加速度位移工具,到高性能AGI助理,人车交互的大模型与小场景,每辆车都是大模型,但它是传感器文明,更是随机智慧的解决方案。
今天早餐和阿维塔李鹏程兄谈到阿维塔自己的时候,他说,我好像是自己的节奏,是取悦自我的解决方案,他好像不在做车。昨天晚上我见到曹东杰兄,我也坐在猛士的车里面,那一瞬间我的确感觉到何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在谈论这些智能移动空间,我们在谈论高性能的AGI助理,正是我们进入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周期,所以汽车新物种不能被计划,我们只有看到涌现的独特场景,涌现出独特场景我们才能提案智能生活。
今天早上,吴伯凡院长特别提到,他也是我们新物种研究院院长,我们看到的哪一种不负自己、不负时代,这是一个目标,但这个过程中他特别举例了亚马逊,董事会总是空的位置,我告诉大家这叫为谁留的空椅子,你的空椅子为谁而留,所以我说汽车新物种关键一个是悦己的成长体验。单伟兄坐在台下,虽然我和他见面不多,和他的同事李森林兄,可以用一个词叫做耳撕鬓磨,能不能把豪华车的功能基于亲子,让丰田阿尔法,让我们看到MPV的场景基于我们理解的亲子形成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悦己成长体验。
场景没有边界,但是这种无界的融合它的精华系统永远以客户需求的痛点洞察,永远以消费者的数字生活方式周期那一些时时刻刻作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研发起点和终点。我经常说人是场景,人在延伸,我更说始终于人,因此,我自己重新写了这些关键词,关于新物种的思考,根据贾可老师的整个要求,新物种专场能不能对汽车业有更多跨界性的、打劫式的思考,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是空间游戏,何为屏幕主义,移动会议能成就一个卓越的SKU吗?AI写作与我有什么关系,Live House到底是在年轻潮酷的Shopping Mall,还是说它本身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移动空间的新表达,不是Apple Vision Pro,我把它称之为X Vision Pro,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理解空间的能力,我们感知社交网络,我们都需要新的路径,也需要新的产品,需要新的解决方案,让我们重置我们的操作系统。
各位,它就是小兴趣驱动,你是谁?谁就会成为你自己算法的养成和成长,你是谁就定义了伟大而隐秘的信号。这就是Community,这就是越边缘越主流,只有离散才能看到新的引爆和可能性。
我相信这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原创内容的价值,当我们在谈论汽车新物种的时候,我说内容的价值,一个前提定义是必须是原创内容体系,是智能空间感知、认知与风格计算,才能打动我们每一个日益挑剔的柔软内心,当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汽车新物种的时候,它一定因为我们在人心的计算上成为了我们自己独特的连接,进而这个连接成为了日积月累的陪伴,所谓生活方式的本质是无意识,是下意识所泄露的审美,是基于陪伴长期以来的一种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
我们巨浪四期有一位年轻学员叫张广浩,前不久我们在上海有一次,根据贾可老师的要求,去讨论今天年轻的造车机会在哪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谈论一个词叫做新下沉。我觉得当时对我触动最大的点在于,我们在谈论下沉并不是幸运咖,蜜雪冰城,不是古茗,不是一点点,不是乙醇,在一二线城市司空见惯的瑞幸、星巴克,它不应该表现为在三四线城市是一个快速外卖到店自提的产品,我需要的是从产品到空间,从审美到社交的完整美解决方案,每个人都不应该被俯视和仰视,在平等对话时代里面只有原创内容才能直击叩问我们的内心,只有这样的原创内容才能叩问我们何为移动格式,导航的生活服务可不可以有更多移动性解决方案,亲子共读的空间能力和空间接力能不能成为全新的场景切换,怎样IP重置,门店的复合空间是什么样的Solution,新的汽车社交到底是哪一种颜色和设计的语言,是人车共存、人车共同进化的全新社交阵列,它真的叫做场景社交吗,买手式风格但是风格买手在一片荒芜的场景里如此多的时间,它为什么没有成长为我们期待的新物种呢。
很多年前,我在服务腾讯智慧出行的时候,我和钟详明(音)特别提到了车载微信不是微信,今天如果我给各位朋友发微信语音,连续四个58秒、59秒,你们会觉得我是不懂商务礼仪和没有社交礼貌的人,但是在车载微信只有高精度的语音交互才是真实的数字助理,所以车载微信不是微信。什么变了,LOGO没有变,颜色没有变,文本转化能力没有变,但是它变了,应用场景变了。我们在判断所有变化也是因为我们所进入的共创周期,我们进入的共建时代,我们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利他或者是简单的自我社群共益,汽车新物种一定是超级用户场景,是社群反馈驱动的敏捷生长,慢慢地它长成了你不熟悉的样子,暴露年龄的秘密。孟庭苇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我听说开始都是真的,后来慢慢变成假的。”只有贾可兄和曹东杰兄会心一笑。
其实我们想表达的核心在于,这是AI原住民的宿命,我们每个人此时此刻都在被手机归驯,我们的获得感表现为我拍故我在。我们刚刚结束午餐时间,多少人是先让手机吃饭再让自己下筷,是因为我们规驯的力量无处不在,福柯是这么说的,“当我们在寻求一种惩罚机制时,是因为我们对于权力的误解,让我们自己认为是自主者,然而我们从来被操控”。
理解AI原住民,理解数字化原住民的本质恰恰是因为我们在谈论今天关于汽车新物种需要重新思考的关键词。是不是智能时尚,我的汽车ID和我的社交ID,我的虚拟专办和我的数字身份到底怎样形成一个新的虚拟IP,怎么增强现实,我们今天所定义的时间观,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在以零为喝,每个人都在诠释一句话叫做汽车用户的悲喜并不相同,因为我们深刻知道,我们沉浸于此,我们何所来,我们何所去,每个人都在定义属于自己的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在成为自己的AGI。
我想,基于AGI的思考,就像我刚才所推荐的《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里面所说的一样,汽车新物种不是被预设和规划的,中心化的造车逻辑正在一个又一个高精度的模块化所重新定义的去中心化的一种积木体系里面去重新演化。好奇心算法,我们深入具体问题才能和用户认知共同进化那些无尽的场景。
我想,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也是因为我们对于AGI所知甚少,对于Chat-GPT所带来的效率,带来的内容生产,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我们误认为所知甚多,其实成功的关键从来都是在于我们要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所以大家会发现,为什么在OpenAI下面我列的是FSD,你不要认为这是自动驾驶、不要认为这是订阅式服务,不要认为这是特斯拉又一次对我们的启发和挑战,NO,它就是和OpenAI在进行AGI的最佳范本和最优世界。新物种就是这样,它长成了汽车的样子,它慢慢地基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所形成适应,基于保持开发的态度形成了迭代,最后它成为了新物种,它从脆弱到固化,就是我们看到的汽车新品类诞生,然后伟大的商业从来适于危时,我们需要在具体的智慧里面Step by step,这样一种点点滴滴,这样一种一步一个脚印,鲁迅说“不怕的人面前有路”,但是胡适说“谁说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万幸”,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