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A级掀背轿车,埃安UT鹦鹉龙全球首发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贾可)23年6月5日 10:15
如你们所看到的那样,这次杂志的封面故事是《李想公开课》。刊登的是他今年3月的一次深度媒体沟通的内容,包括:智能电动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度过从0到1?理想做对了哪些?从1到10将做哪些布局?作为轩辕之学导师,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的课始终深受汽车产业链精英学员的喜欢。轩辕之学的课我们无法公开,但这一次课可以。全文读罢,相信没有听过他课的人一定会掩卷沉思。
李想是汽车业的后来者,在造车新势力中也属于年轻人,但却是最有希望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因为他对行业的本质思考很深,对管理的内涵思考也很深。他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功并非侥幸所得,他是以终为始地在干自己的事业。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
在今年 4月16日,也就是2023年上海车展之前,李想在微博上发表了上述这样一个趋势判断:“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2023-2025年),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往死里卷,木桶理论,缺一不可!至少在中国市场,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只不过CR5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大。这个行业最过瘾的三年正式开始了!”
CR5这里指的是汽车行业中,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家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是英文Concentration Rate的缩写,意思是“集中度”。李想认为,最近这三年能够进入前5名的汽车公司将是未来真正的赢家。
为此,他提到“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它体现的是技术的先进性、产品体验的“哇塞”和交付的低成本,这些能力在现实中实现的时候往往相互抵触,而这背后最重要的还是我上述讲的企业家的两种能力:对新汽车本质思考多深的能力和管理上贯彻执行的组织能力。虽然我不认为这三年完全能够决定2030年的市场格局,但是毫无疑问,只有这两大能力完美兼具,才真的能够一直待在203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牌桌上。
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一个带兵打仗的人如果没有对战争全局的认识,没有制定正确的排兵布阵的战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战场、选择正确的时间和相应的战术等等,即使有庞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但随着战事的进行,相信大概率会消耗殆尽,最终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
所以,来自理想汽车的张辉在本期专栏《刻意闲下来》中写道:很多管理者为何闲不下来,其实本质还是对自己的误判,高估了自己做具体业务的能力,却忽视了自己做战略级选择、做团队顶层规划、做业务架构的责任。这是一种职责与岗位的错配,也是时间与责任的错配。这种错配源于个人的惯性,也源于短周期、具体事务上的“快速看到结果”的刺激。
在我看来,管理者或者更高的领导人如果没有优秀的架构层面的顶层设计,他们所谓的具体业务能力恐怕也并不那么牢靠。如果他们不能从一些具体事务中抽身思考和践行更本质的东西,那么他们只是盲种,而不是忙种,也就不可能收获希望之果。
不久前在轩辕之学举行的一场新营销学院闭门沙龙中,知乎发布了这样一项调查结果:80%的企业都认为他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具有差异化,但了解这些差异化的消费者只有8%。这里存在巨大的认知鸿沟。跨越鸿沟需要专业内容解读产品力,但产品力更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唯一“船票”。事实上,很多车企领导人认为的产品力差异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真正的产品力差异是具有满足用户体验,并超越他们期待的能力。
世易时移,因为缺乏这种能力,一些进口品牌已经开始慢慢淡出中国如今跌至十年新低,又一市场血崩在即。进口车的未来在哪里?未来进口车一定向小众化、价值化方面发展。与之相反,在这次全球瞩目的上海车展上,奇瑞展台绝对是外国人最集中的地方,近2000位海外客人空降上海并前往芜湖,他们将是带着奇瑞产品到全世界的火种。
当然,那些传统品牌也没有坐以待毙。比如就在这届上海车展期间,路虎(Land Rover)品牌一分为三,原属于路虎品牌的三个系列——揽胜(Range Rover)、卫士(Defender)、发现(Discovery)成为独立三品牌,同捷豹(JAGUAR)一起组成四大品牌家族。大众汽车将安徽大众的研发部门独立出来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新公司“100%TechCo”,为的就是希望能够服务大众在华的所有合资企业,以加速产品上市,改变当下的被动局面。
进入2023年,李想认为“这个行业最过瘾的三年正式开始了”,但还是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汽车的智能化停滞了。如果智能化停滞,那么这个三年恐怕就很难过瘾,因为新汽车由此恐怕将不是那么新。
Gartner的分析师迈克·拉姆齐(Mike Ramsey)说:“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和运输行业肯定会继续增长,但它可能不会以一种大爆炸式的方式发生,而是缓慢的、有条不紊的,甚至没有人会注意到任何显著变化。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他是乐观中有些悲观。对此,我的观点是,如果是停滞,那也是在突破的前夜。
这个春天,ChatGPT风靡世界,互联网巨头、人工智能公司、智能硬件公司、自动驾驶公司等各方力量,都积极参与到AI大模型这一场盛宴中来。每当有革命性的技术诞生,无一不是由其在具体行业的商用化应用来实质性地推动行业进步。作为连接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桥梁,大模型也将在很多行业应用落地。这对于汽车智能化,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都是极好的消息。
面向未来,竞争或者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实现超越用户期待的技术、产品和交付能力,而这背后就是我们没有洞穿新汽车本质的领悟力和实现新汽车目标的组织力。我们所有对卷的恐惧和不安都来源于此。
以上诸多行业问题都将在6月15日至17日于武汉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中得到充分讨论。今年蓝皮书论坛的一个变化是圆桌议题参与嘉宾将以辩论形式进行研讨切磋,不一定要得出标准答案,但我们相信真理越辩越明,不同声音会带来更多价值。欢迎大家莅临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