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智能化>文章详情

谁说无人驾驶落地难,有人订单已接到手软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涂彦平)23年3月20日 10:33

相比乘用车领域Robotaxi还在限定区域进行运营示范,无人驾驶在很多低速场景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落地,跑通了商业模式。

无人矿卡在远离城市的矿山作业,无人运输车在繁忙的港口作业,无人巡逻车代替警察在街头执勤,无人快递车奔跑在校园,无人清扫车代替了环卫工人……

3月3日,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7款无人车型,分别为3款治安巡逻车、3款无人清扫车、1款无人转运车。

成立于2018年的易咖智车是一家IDV(智能数字化移动平台)科技公司。它的定位是做无人驾驶末端场景的基础设施,围绕全线控、智能、一体化压铸的滑板底盘核心技术,赋能无人驾驶在末端物流、安防巡逻、清扫清洁等场景的应用落地。

成立之初,易咖智车聚焦于末端物流场景,研发无人物流车线控底盘,并为客户定制开发上层作业单元。它在上海嘉定的工厂拥有低速L4自驾车辆产线,年产能达1万台。

成立4年来,易咖智车无人物流车累计出货已近千台,客户包括京东、白犀牛、一清创新、驭势科技等企业。

2022年,易咖智车开始将业务场景扩展至警务、转运、环卫、零售等多个领域,并相继推出了无人清扫车、无人巡逻车、无人转运车。

易咖智车创始人、CEO舒亮为未来3年公司的发展定下了这样的目标:2025年公司各项指标达到科创板公司标准,协助客户跑通商业模式,聚焦无人物流、无人清扫、无人巡逻三大场景的国内外市场全面落地。

乘用车的真正无人化商业运营还遥遥无期,但在非乘用车领域,在无人车技术提供商、无人车生产商、无人车运营商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低速无人车行业生态正在慢慢形成。

做无人驾驶末端场景的基础设施

易咖智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柏俊波认为,过往对于有人驾驶的车,车辆方、司机和运营公司三者是离散的点状关系,不用发生过多的交流,但在无人驾驶的阶段,三者之间相互发生了强关系,智能车辆和司机之间的业务边界发生了变化,智能车辆和运营公司之间也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交互。

易咖智车的定位就是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作为线控车辆和底盘的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核心价值是提供移动能力、作业整合能力以及维护车辆全生命周期运行的配套服务能力。

概括起来,就是易咖智车要做无人驾驶末端场景的基础设施,和无人驾驶算法公司、场景方深度合作,为场景造车。为了专注造好无人车,易咖智车坚定不做感知、决策算法,不做场景运营。

不同于传统乘用车的开发模式,易咖智车面对的末端应用场景很丰富。比如,无人巡逻车覆盖巡逻、信采、综合治理等多个场景,无人清扫车覆盖非机动车道、公园、背街小巷等场景,无人转运车适合大容量的工业搬运及城市配送场景。

这就意味着要分场景进行客户定制开发。易咖智车如何做到一年时间开发7款产品,4个月根据客户定制需求打造一款全新产品?答案就是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一个平台可以在多产品中复用,一个通用模块可以在多平台中复用,由此形成积木式组合开发模式。

同时,易咖智车坚定做底盘域控软硬自研,产品功能和性能实现通过软件定义掌握在自己的研发团队手中,从而可以让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易咖智车与软件公司国科础石共同发起成立“无人车软件平台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研发面向无人车的OS以及开发工具链。国科础石副总裁陈永波表示:“我们希望和易咖一起打造一个低速无人车的软件基础设施。”

低速无人车的整个技术架构分为通用的移动平台和定制的作业平台。易咖智车做的就是,在移动平台上尽量做到通用化和模块化,在定制作业平台上尽量地和场景结合做到高度的定制化。

不同于乘用车的新物种

这种低速无人小车是生活设施、生产工具和自动驾驶行业的组合,既有移动能力又有作业能力,完全是一个新物种。目前行业对它还没有统一的称呼,人们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它,低速无人车、末端无人车、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

柏俊波表示,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无人车产品正在向功能化、实用化全面进化,比如,车辆更注重生产资料和工具属性,比如,性价比为第一要务。

末端无人车本质上是生产资料,这就意味着要对产品升级迭代需求、运维售后需求做到快速响应。这背后就需要电子电气、域控、线上运维平台等技术积累,以及线下运维站点布局等体系化能力的支撑。

末端场景无人车车身尺寸小、行驶速度低,但重心高,车辆面对减速带等路面激励下,比大车更容易进入行驶非线性的失控状态,这对车辆的性能调校和控制也提出了挑战。

易咖智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飞表示:“我们团队内,有25年以上、具备国内外商用车底盘性能开发经验的首席专家,在面对无人小车制动稳定性问题时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花了将近一年时间通过大量仿真计算、测试、调校优化才解决。”

乘用车的供应链体系已经成熟,但末端无人车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转向、制动、驱动等关键部件都与乘用车定义不同,复用率较低。李飞透露,目前公司整个供应链跟乘用车的复用率不足5%,已有的100多家的供应商基本上都是四年来一家一家开拓出来的。

无人车末端场景落地“铁三角”

此次发布的七款新品当中,有一款巡逻车是易咖智车与中科天极、驭势科技三方共同研制的。在发布会上,三方还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无人清扫、无人巡逻等场景展开合作。

这三者的组合是自动驾驶场景落地合作中的典型“铁三角”。自动驾驶技术在一个具体场景落地,车辆底层是易咖智车的底盘相关的线控技术,再往上是驭势擅长的智驾技术,两者结合成为自动驾驶的运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面向具体场景搭载相关的应用功能,最后变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驭势科技城市服务产品总监蔡尧表示,驭势和易咖在智驾和底盘之间的对接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会针对特定场景引入特定的功能开发,功能开发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小,更多是满足具体场景运营方特定的需求。“要把整个模式跑通的话,完整的产品开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打磨。”

中科天极是一家注册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的智能网联企业,副总裁邓羿表示:“易咖、驭势都是先研究技术,由技术到产品然后才到应用,但是中科天极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我们先是从场景开始,遇到这样一个场景的需求,然后才开始去研究车,最后才到技术。”

以安防巡逻场景为例,车端需要紧密地融入城市IoT物联网平台,在调度平台的指挥下实现车和人的联动。此次发布的一款无人巡逻车,采用了易咖智车的底盘,车端储物柜会放上急救包、除颤器等应急设施,还有一个专用箱体可以远程开启,会放一些装备对一线执勤民警进行支援。

中科天极从去年2月开始在新疆做无人车代替警员巡逻的试点工作,到现在,已经有30台车在克拉玛依、巴州、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实现了常态化的安防巡逻。

邓羿表示:“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营,基本上我们一台车能够替代2.5个警员。”他认为,车端降成本是一个生命线。接下来,易咖智车与中科天极、驭势科技三方将共同讨论,怎么样通过优化方案和以未来的“量”换现在的“成本”的方式,共同把单车的制造成本降下来。

中科天极计划今年8月建成两个标准化厂房,其中一栋用来生产、组装、测定和标定双方合作的安防巡逻车,产能规划是年产5000台,第一台试生产车辆计划12月下线。

根据规划,中科天极今年将在新疆部署1000到1500台的安防巡逻车,未来两到三年会在全疆部署2万到3万台的安防巡逻车。

无人环卫则是另一个接近规模化应用的场景。易咖智车推出了滚扫版无人清扫车和吸扫版无人清扫车,车辆支持L4自动驾驶,具备单次充电8小时以上高负荷作业、自动倾倒垃圾等功能。两款清扫产品已经赢得多家无人驾驶公司的合作。

舒亮表示,“从车型设计到结构设计,到模具制造,到车辆装配,到传感器标的,我们可以做全链条的交钥匙工程。”易咖智车跟客户的合作模式有多种,客户可以选择底盘服务,也可以选择集成服务。目前,选择集成服务交钥匙过程的占到90%以上。

未来两三年赛道可能会关闭

末端无人车和物流、快递、零售、清扫、安防等场景结合起来,需求究竟有多大,暂时无法估量,但市场空间值得想象。

仅以环卫场景为例,环境司南预测,2025年全国道路清扫运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748亿元。

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表示,小型环卫车在全国有几百家工厂,分布非常分散。“这些工厂大部分不具备线控底盘的改造能力,或者说他们都没有这个欲望。因为原来他们就是靠关系拼价格,一下子要拉到线控底盘这么高门槛,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的。”

这正是易咖智车这样的公司的机会。易咖智车表示,今年总出货量将达1000-1200台。根据订单的情况,物流车大概占六七成,清扫车大概占两成,安防占一成左右。今年6月,易咖智车10万台产能的工厂将开工建设。

按照计划,易咖智车今年会将团队扩充至200人以上,发布的几款产品要到实际场景中跑起来,并且在技术层面使得通用模块的复用率提升至80%以上,最终帮助客户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自动驾驶的末端赛道究竟会在哪一年爆发?

舒亮认为爆发的时间点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速度以及国家政策三个因素。在成本层面,他表示,“去年的无人快递车相当于1.5个快递员1年薪资,无人巡逻车相当于2个协警1年薪资,无人清扫车相当于3个清洁工1年薪资,通过人机配合大大减低成本和管理难度,如果量上去了,经济模型会更加亮眼。”

顾震江认为,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在乘用车上快速上量会带来成本的快速下降。“我们可以用三四千块钱的价格拿到固态激光雷达,这个在前几年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动驾驶末端赛道的爆发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发生。

在舒亮看来,届时,赛道不但会变得拥挤,甚至可能会关闭。“我觉得至少今年、明年如果不投进这个赛道来,大概率就没有机会再竞争这个赛道了。打完这一仗就没了,你再来我觉得是不大可能去再打这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