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最新>文章详情

消费电子展变身车展:CES改名叫AES可好?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周洲)23年1月13日 12:26

回归正常的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落下帷幕。

曾长期以电视、电脑和通讯产品等消费电子产品为主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已然变身为车展。

创始于1967年的CES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和影响最广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之一。

CES官方称,本届展会汽车行业展台超过此前历届,该展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车展之一,几乎有一半的新闻发布会都是关于汽车和交通出行技术。

有业内人士戏称:CES可以改名叫AES了。

本届CES上,汽车产业链突出体现了一个大趋势:汽车朝着成为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化进程加速。

从车企到Tier1巨头到其他供应商,呈现出数字化和座舱娱乐属性、智驾安全、舱驾融合、自动驾驶四大趋势,这四大趋势在本届展会上,主要由车企、Tier1巨头、芯片巨头和中国企业展现出来。

老车企秀数字化

本届CES上,老牌车企秀出了数字化肌肉,本田、奥迪、比亚迪、极星等车企朝着打造娱乐空间的方向行进。

在CES(美国时间1月5日-8日)尚未正式开展时,本田和索尼提前一天开新闻发布会,率先吸一波流量。

两家企业的合资企业索尼本田移动公司(Sony Honda Mobility)宣布,推出智能互联电动汽车新品牌AFEELA,首发首款原型车,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开放预订量产版,2026年春季首批出货交付北美客户,2026年下半年在日本市场交付。

索尼本田移动公司首席执行官水野泰秀在CES上表示,AFEELA将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技术,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无缝融合,将移动空间转变为娱乐空间。

BBA中的奥迪,在现场展示了娱乐化座舱。

奥迪将一套名为“Experience Ride”的VR娱乐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现场观众可以选择乘坐奥迪e-tron或奥迪e-tron Sportback进行体验。

这套VR套装售价为699欧元,包含HTC Vive Flow头显、8BitDo Pro 2游戏手柄、安全带以及为期一年的订阅服务。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让VR内容与车辆实际行驶状况实时同步,实现沉浸式VR驾乘体验,还能够通过同步用户的视觉及其他感官体验,降低用户的晕车风险。

此外,BBA对数字化的关注令人惊艳。

梅赛德斯-奔驰在展会期间宣布,将使用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在生产流程数字化方面再发力,对制造和组装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

Omniverse是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在GTC大会上重磅推介。它使汽车制造商能够完全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车内设计,以及设计汽车的零售体验。

奔驰将在英伟达的“元宇宙”中构建新一代汽车工厂。其位于德国拉斯塔特的工厂将构建“数字优先”的规划流程。

宝马打出“感情”牌的同时,透露了未来的出行愿景。

2022年CES上曾经凭借“电子墨水”秀过车身变色技术的宝马,发布了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Dee”是“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的缩写。

宝马集团董事会主席齐普策(Oliver Zipse)在首发视频中介绍道,这款车很多灵感来源于中国客户的愿望和需求,中国市场在数字化方面领跑全球。

齐普策认为,人与车的交互应该是带有情感的,客户体验是精髓,不在于屏幕有多大。

所以Dee彻底去掉了屏幕和中控台的实体按键,采用新一代平视显示系统,将此前在屏幕上显示的信息,用AR和VR技术,直接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科幻味道十足。

齐普策称,其中的一些创想将在2025年量产的新世代车型中展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是新时代车型的理念。

大众汽车集团展出的基于MEB打造的首款纯电三厢轿车ID.7,恐怕会是本届CES上最务实的一款车,因为它有明确量产时间和上市计划,被视作帕萨特的电动车继承者,续航里程为700公里。

ID.7展车采用了智能伪装外观,通过独特技术和多重涂层工艺,让部分车体展现发光效果。

这是ID.家族的第7款车。作为ID.家族的旗舰车型,这一互动方式象征着ID.7在数字化方面的新突破。

在418家参展的中国企业中,比亚迪、极星将成为首批在车内搭载英伟达云游戏服务Geforce NOW的车企。该技术能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游戏体验。

Tier 1聚焦智驾安全

随着线下展会复苏,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佛瑞亚、法雷奥等全球顶尖的Tier 1供应商强势回归。

Tier 1巨头们展出的系列新技术聚焦软件定义出行,尤其体现在智能驾驶安全上。

宣布全面进军传感器领域的博世展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有RideCare、eAxle电桥系统和电力电子控制器。

RideCare专用于共享出行安全领域。这款产品看起来和普通行车记录仪区别不大,但不仅有车内车外双摄像头,还结合云服务、运动传感器以及SOS一键呼救按钮。

博世认为RideCare交通解决方案将在互联自动驾驶时代成为提升乘车人安全的关键。

如果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情况,或者有人按下按钮,全年无休的运营中心可以远程调取车内视频,并提供相应帮助。

大陆集团带来了从硬件到云端的创新技术以及针对用户体验、自动驾驶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解决方案,强化智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凭借曲面超宽显示器,大陆集团展示了横跨整个驾驶舱宽度的独特曲面显示屏。这个宽度达1.29米,与两侧A柱之间的距离相仿。该曲面显示屏概念基于隐形显示屏打造,可以按需显示内容,从而实现方便和安全的屏幕控制。

这是全球第一款47.5英寸的TFT显示屏,带有私密控制方式,营造出了带轮子的客厅体验。

采埃孚展示了新款多域版本的采睿星(ProAI)车载高性能计算机,同时在本届CES上全球首发ProConnect 车联网平台,以助推车辆、云服务器和交通基础设施间的互联。

该平台是市面上首批满足最高安全标准的平台之一。目前采埃孚已收到一家国际主机厂首个重要订单,相关产品计划于2025年量产。

法雷奥全球首发了预判算法Pantomime。该预判算法可以识别并预判弱势道路使用者(比如骑行者)的动向。自动驾驶车辆能够预测这些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确保安全高效行驶。Pantomime还能理解并遵守当局制定的交通规则,比如交警的指示。

佛瑞亚集团首发了多款产品,分享了应对电气化、自动驾驶以及个性化座舱领域的成果。

在安全和自动驾驶领域,佛瑞亚展示了反应式调光,作为视线追踪与智能调光组合应用于电子外后视镜,有助于减少认知负荷、驾驶员分心和疲劳感。

此外,基于佛瑞亚超宽带(UWB)智能汽车进入系统而实现的车内遗留监测功能,可以监测到儿童车内遗留以及入侵等行为。

高通促舱驾合一

未来,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将集中在一颗芯片上。

高通发布的新款芯片产品,融合了座舱域与驾驶域,将支持数字座舱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集成到一颗芯片上。

高通8155、8295等芯片的应用,使得智能网联车机融合越来越丝滑,消费电子溶入汽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只是车机系统,不是自动驾驶系统。

本次展会,高通推出了可扩展系列SoC——Snapdragon Ride Flex系统级芯片,以单颗 SoC 同时支持数字座舱、ADAS 和 AD 功能。

这是高通进军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拳头产品。

该芯片是行业首款同时支持数字座舱和 ADAS 的可扩展系列 SoC,帮助汽车制造商和Tier1实现统一的中央计算和软件定义的车辆架构,提供从入门级到超级计算层的性能可扩展性。

为实现最高等级的汽车安全,Snapdragon Ride Flex SoC在硬件架构层面向特定ADAS功能实现隔离、免干扰和服务质量管控(QoS)功能,并内建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D级(ASIL-D)专用安全岛。

根据高通发布的信息,首款Snapdragon Ride Flex SoC现已出样,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生产。

高通还有“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和骁龙车对云服务。这款解决方案意味着使用该数字底盘解决方案的车辆通过高通开放的API接口和云服务,可以引入生态伙伴的服务,不需要车企再单独开发。

高通宣布的生态伙伴包括Access、Amazon Music、友达光电、Bose、科络达、Cognizant、Daon、Rightware、SoundHound、中科创达、Vector Unit、Wink和Zoom等。

英伟达也在将产品集中化。其NVIDIA DRIVE平台,简化和集中化了软件定义车辆的架构。

中企竞逐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依然是CES的主打产品,也是中国企业存在感最高的版块。

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主机厂,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企业都来参展了。

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首次参展,携双车亮相。一台是基于ZEEKR M- Vision为WAYMO定制的专属车型。另一台极氪001在Mobileye展台亮相。

根据计划,极氪与Mobileye将在2024年联手推出全球首款具备L4级别能力的消费级智能驾驶电动汽车。

Mobileye是Intel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它的展台上还展出了蔚来ES8。

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则在本届CES发布了全新一代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 WeRide SS 5.1。

WeRide SS 5.1可实现周围360度、前方直线距离200米的无死角感知,为用于大规模量产的L3级高阶智能驾驶需求定制,并可通过不同配置组合,轻松实现从L2到L4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感知能力。

老牌车企巨头也在发力自动驾驶。

奔驰除了秀数字化生产流程之外,还发布了两个重磅消息:一是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自建最大功率为350kW的超充网络;二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提供经过认证的L3汽车制造商。

奔驰称,其Drive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已获得美国内华达州的批准,正在等待该州颁发官方合规证书,该证书将会在两周内获得。

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合适的高速公路路段和交通密度高的地方提供接管驾驶服务,从而让驾驶员可以自由地做其他事情,比如看电影或参加会议。

德国百年老店本特勒旗下的汽车新品牌HOLON,在CES上全球首发了四四方方的自动驾驶巴士。

该车由宾利法利纳负责设计,HOLON负责开发生产,Mobileye提供自动驾驶,Beep提供移动服务相关技术。

官方表示该车预计于2025年开始在美国投入生产,物流和公共出行公司会率先应用在市政、大学、机场、公园等场景上。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乘用车以ADAS辅助驾驶系统为主,2021年L2级别渗透率为28.54%,销量约为1947万辆,据ICV估算,2025年L2级别乘用车渗透率为53.99%,销量约4712万辆,而L3-L5级别的乘用车渗透率为1.36%,销量有望达到119万辆。

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148万辆,其中L2级别汽车销量为365.6万辆,渗透率为18%。预计到2025年国内L2级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50%,销量达到1305.5万辆,L3级渗透率为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预计2025年L3级乘用车渗透率为4%,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激光雷达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组件。

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品牌飞凡R7跟随激光雷达企业Luminar登陆CES。在Luminar展台上,飞凡R7和沃尔沃EX90是首批搭载Luminar 1550nm激光雷达的车型,已经量产的飞凡R7比沃尔沃EX90领先了一步。

速腾聚创正式发布了首款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以及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系列产品,其中RS-LiDAR-E1将于2023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禾赛亦展出了最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纯固态侧向补盲激光雷达FT120,FT120目前已获多家主机厂总计超过100万台定点。

另一家国内厂商图达通展出了包括主激光雷达Falcon猎鹰和侧视激光雷达Robin灵雀在内的长、中、短距多款产品。北醒则展出了全新一代512线车规级激光雷达AD2,可在120米外检出轮胎和石块等小障碍物。

带来了一揽子新技术的博世则展示了用于L4级自动驾驶的长距离激光雷达。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2022年是激光雷达放量承上启下之年,预计 2022 年国内激光雷达装配量超10万台,2023年持续增长确定性大,乐观假设情境下,2023年国内激光雷达装配量有可能冲击50万台。

根据中信建投的分析,自动驾驶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推动激光雷达需求增长,预计 2022年全球ADAS市场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增长225%,放量起点到来。

根据Yole数据,全球ADAS前装市场的激光雷达出货量在近几年迎来高速增长,并将在2022年实现超两倍增长,达到22.1万台。

鉴于目前激光雷达仍以中高端车型应用为主,Yole预测相对保守,到2024年前,全球激光雷达的销量将保持在 100 万台以下,相比2021年的预测有所下调,但总体而言,未来几年ADAS市场的激光雷达出货量维持高增长的趋势不变,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到445.4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