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斌金舸:永远瞄着MINI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编辑)22年8月4日 10:50
8月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
共设置3场全体大会,主题聚焦创新战略·跨界融合·协同发展,16场专题论坛涵盖智能汽车计算平台集成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智能座舱及关键技术发展路线等技术难点、热点话题,近250位顶尖行业专家以及来自整车企业、核心零部件及科技公司的高层发表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担任本次全体大会主持人,她表示:推动跨界融合、协同发展路线是实现传统汽车产业向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汽车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能社会的关键抓手。
国家工业和信息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此次会议上透露: 2021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23.5%,今年上半年更是提升到了30%。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部分产品进入量产应用,全国已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900余张,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场景率先应用,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的测试示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李常青谈到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他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本质安全有待提高,网络与数据安全预防有待强化,产品安全责任界定问题有待研究。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建立新能源汽车报告事故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发布了针对汽车远程升级、OTA的监管政策指导文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并跑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产业链视角看,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链。二是随着汽车与电子、软件、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逐渐形成覆盖车、路、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软硬件结合的立体网状生态系统。三是自动驾驶系统集成,激光雷达、控制决策、算法、AI芯片、智能座舱、CV2X、北斗定位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均取得突破,已形成全球并跑趋势,部分产品已经实现前装量产应用,有力地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亚君表示:2020年9月,北京市以经开区为核心,启动建设了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示范区2.0阶段建设,经开区内的329个道路路口、双向750公里的城市道路和10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全面实现了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的全覆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表示:世界各地的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显著的本地特色,在中国推广的智能网联汽车具有车路云一体化的架构,以及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的两大技术特征,满足三个条件,需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联网运营标准以及基于新型架构的汽车产品标准。因此,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思路是通过建立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特征,以及五大基础平台为载体。要在这样的架构下实现产业化,我们认为要对复杂系统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而实现整个产业四梁八柱建设,推动产业生态的建设。
此外,日本丰田先进技术公司Fellow葛卷清吾,欧洲道路交通研究咨询委员会网联化自动驾驶出行工作组主席,欧洲网联化自动驾驶出行协会主席,宝马欧洲政府事务部布鲁塞尔数字化和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Armin Graeter,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维拉斯杰出成就”教授、ITS 计划主任,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冉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公维洁,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捷菲,重庆长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宇,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等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
同期举行2022汽车开发者大会、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交流合作论坛、CICV 2022投资高峰论坛、2022智能网联汽车“C-V2X“应用示范活动、2022智能网联汽车漏洞挖掘赛、全球首个开源开放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智路OS)发布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2022年度会议、无人化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体验等八场同期活动。
大会期间,53家企业和机构进行技术展示和企业分享,共有自动驾驶、整车架构与智能座舱、仿真开发与测试评价、车-路-云-网-图四大主题展区,呈现出系统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