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汽车2024年全口径收入2767.2亿元,已从最大投入期进入收获期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编辑)22年1月25日 17:42
刚刚过去的2021年,汽车行业最戏剧性的现象之一是豪华品牌三强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都发生了重大变迁。
早在2018年股比开放政策颁布后,华晨宝马双方股东就达成协议,由宝马集团斥资36亿欧元增持华晨宝马25%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75%,并强调这项交易将在2022年之前完成。
至今还没见到增持进展,但另一件事,宝马中国16.33亿元收购中华汽车也足以成为202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再看奥迪。2021年4月18日,上汽奥迪正式发布了其首款量产车型奥迪A7L,9月,上汽奥迪在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南京、临沂6座城市举行了首批6家奥迪都市店联动开业仪式。这些动作标志着奥迪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从此,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尤其是两家合资企业的中方,难免陷入竞争关系。
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频频出彩的中国汽车,却在豪华品牌合资战线上完全处于弱势,要么将合资公司主导权让与外方,要么中资之间兄弟阋墙。
也有例外,北汽集团2021年12月13日宣布,已经通过继续投资持有戴姆勒集团9.98%股份。这表明双方充分认可过去长期合作的成功,并重视未来的发展。同时,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车)9.55%的股份,以及持有北汽集团在A股上市公司(北汽蓝谷)2.46%的股份,交叉持股将助力双方在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与长期成功。
9.98%意味着北汽集团已经成为戴姆勒集团第一大股东。北汽与奔驰关系的变化显然与宝马、奥迪不属于同一类型。
开创中国汽车业对外合资合作先河的北汽,近40年后仍然在对外合资合作领域引领行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党如何能在百年征程中永葆青春,不断适应新时代、应对新挑战、创造新成就,值得每个组织研究和学习。
习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讲话全文5次提到“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过去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应对商业竞争的底层密码。中国企业追赶全球先进水平需要改革开放,未来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开创了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的合作新模式,到与汽车发明者奔驰互相持股、成为奔驰第一大股东,北汽集团的对外开放起步早、能坚持、敢出头,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北汽在对外开放与合作方面的创举不仅有北京吉普和奔驰,开放合作就像基因一样从始至终流淌在北汽集团体内。
近几年,电动化、智能化叠加袭来,软件定义汽车等新模式决定了汽车企业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改变、善于与更多合作伙伴合作,这些合作伙伴有些是汽车行业内的,有的则是其他领域的跨界者。
北汽在这两个领域都积极开拓合作伙伴,前者的代表是麦格纳,后者的代表是华为。
2018年6月,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江苏镇江成立技术合资公司与制造合资公司,首先投产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极狐车型。
这在中国汽车合资史上是一个创举,它是第一家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成立整车制造合资公司。而且在业务上,是由中方北汽新能源提供电动化技术,外方麦格纳提供生产技术,这也是中外合资车企的一大创举。
熟悉汽车业的都知道,麦格纳不仅是名列前茅的零部件供应商,而且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豪华车“代工皇帝”,一直为奔驰G级、宝马5系、捷豹I-Pace、捷豹E-Pace等豪华车代工。
在智能化领域,如今赛力斯、阿维塔等品牌都在强调自己与华为的合作关系,但事实上,最早与华为深度合作、搭载华为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是北汽极狐。
早在2017年9月27日,北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协议指引下,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相继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并通过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聚焦智能网联前瞻性技术、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与落地。
2021年4月,双方在上海车展共同发布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驾驶新标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该车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的量产车型,也是具备城区智能驾驶能力的全球量产第一车。
2021年9月26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在京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动汽车关键系统技术开发、整车产品开发、品牌营销与渠道共享、用户引流与运营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联合打造“面向下一代的世界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新能源高端智能品牌“极狐”上市一年来,不断完善营销渠道布局,2021年12月交付突破千台,达到1186台,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696%;四季度实现交付量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569%,全年交付4993台。
北京汽车全球首款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燃油SUV——北京汽车魔方,作为“鸿蒙燃油第一车”在广州车展迎来全球首秀。北京X7累计销售近4万辆,荣获2021消费者年度车型,奠定了细分市场主流车型地位。北京越野前八个月销量同比增幅达到71%,高于乘用车市场11.9%的增速,上升势头强劲。BJ40分别获评年度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硬派SUV市场第一名”、细分市场保值率第一。
对外开放合作是为了借助外力弥补自己短板,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但在提升自身实力上,对内改革的重要性往往更大。
以近几年为例,北汽集团在国企改革领域做出了数项重大突破。
其一是成立自主专班,坚定做强做优自主品牌。
成立自主专班的背景,是想在存量博弈的新格局完全形成的窗口期之前提升北汽的核心竞争力,集约形成全价值链、垂直一体的自主体系架构和高效协同的运营机制,把各个研发板块多年来积累的优势聚焦起来。北汽要做的,不仅是物理上的加法,更包括化学上的乘法,通过实现关键技术和资源的突破,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高质量”产品。
为此,北汽首先进行了体系管理上的整合,成立了自主专班,从实际出发明确业务定位和发展节奏,充分发挥各整车板块主体作用,加快形成研发、采购、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价值链垂直一体的体系架构和高效协同的运营机制。
其次,在品牌梳理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变分散为集中,重新布局品牌架构,聚焦ARCFOX极狐、北京两大自主乘用车品牌,以及福田、昌河等自主商用车品牌,形成乘商并举的品牌阵营。
再次,重构了研发系统,对原有的研究总院、股份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越野车研究院进行整合,让大家把手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统一规划“强强互补”,全力打造首都汽车产业科研新高地,同时构建“双战场”研发组织管理模式,派驻研发团队至“战区”一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实现集成式研发,并依托国创中心持续深耕“三电”、智能网联、车规芯片等领域。
其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北汽集团三线并举发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技术,已掌控了e-Motion Drive超级电驱、动力系统一体化集成技术、车身轻量化等一系列核心科技,构建了满足欧洲标准的正向开发流程EVDP2.0、覆盖国际试验标准的ETVS和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ETSM,建成了全国最大且独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网络,首推换电模式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2019年,北汽福田牵头申报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膺“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0年北汽新能源独立提报的《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膺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每度电吨续驶里程、整车能量回收率、电驱动NEDC工况效率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高安全电子电气架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项目基于北汽新能源11年电动汽车发展经验及技术积累,打造了以高安全、强智联、高扩展为技术特点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构建了三横两纵六层的开发系统和模块化设计平台。同时,该项目实现电子电气E/E架构相关知识产权向海外授权输出,开创了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对国外输出的先河。
2021年11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北汽越野车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奖项由北京市政府设立,此前,北汽越野车已经两次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年11月8日,“中国心”2021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北京汽车魔核动力1.5T发动机,最终斩获第十六届“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
从我国经济社会和汽车行业两条发展脉络来看,改革开放都是进入高增长、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就像我国社会在1992年、2013年两次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阶段,2022年的中国汽车业也将进入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双线高速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合作、对内锐意改革的北汽集团在新的发展阶段将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值得我们报以足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