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当前位置:栏目>智能化>文章详情

R&S助推4D毫米波雷达,它能否助力自动驾驶早日实现?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张南)21年8月19日 18:57

8月18日在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亲自上阵推出了具备L5自动驾驶能力的Apollo“汽车机器人”。

此前不久,有一位蔚来汽车ES8车主启用NP NOP系辅助驾驶系统,误将此当成无人驾驶系统而车毁人亡。

对于自动驾驶,舆论莫衷一是。汽车商业评论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没有车路协同,那么除非在特定场景内,否则难以实现真正的安全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

前不久,也就是8月5日,在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公司(R&S)在北京发布新型4D汽车雷达目标模拟器的一个发布会上,R&S产品经理陈鹏表示,行业的目标是争取在2025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而R&S业务发展经理郭进龙也确信,未来无人驾驶肯定是车路协同加单车智能融合的方案。

但是,在通往这条完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不光是技术的先进性,而且成本、安全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唯有它们一步步的改善,才可能真正迎来自动驾驶的实现。R&S推出的新型4D汽车雷达目标模拟器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推动力。

4D成像毫米波雷达,最早在2020年中期由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德国大陆汽车。据称它可以在各种天气和能见度条件下保持鲁棒性,并在方位角和仰角上都能达到1度角分辨率(甚至在超分辨率算法下更低)。

由于较宽的视场角,4D毫米波雷达可以探测到路边的障碍物(通常,传统雷达近限于可行驶区域),还能探测到较小的目标,比如矿泉水瓶、轮胎碎片等,以及被遮住一部分的行人或骑行者。可以确定它们是否在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此外基于多传感融合,可以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引导”到潜在风险区域,这将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它第一次实现了四个维度的环境感知,包括距离、水平和垂直定位以及速度,从而实现毫米波雷达从传统的辅助感知到未来的核心感知组件。 这种高分辨率、低成本(相对于激光雷达)的成像雷达系统可以实现2级和3级ADAS应用,甚至高端的4级和5级自动驾驶车辆,并作为车辆的主要传感器。

R&S业务发展经理郭进龙认为,虽然激光雷达成像在远距上有它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它还有自己的无法克服的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比如说像一些恶劣天气,像雨滴它是没法绕过去的,因为它波长比较短,毫米波雷达在这方面是有它自己独特优势。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技术成熟和可靠,加上成本低廉,4D毫米波雷达对于推动自动驾驶向前一步还是有着重要作用。

此次R&S发布的新型4D汽车雷达目标模拟器,正是瞄准了这一可能逐渐壮大的细分市场,试图为各个厂商提供完备的测试解决方案。R&S技术总监金海良表示,通过采用这套模拟器的测试方案,可以保障采用4D毫米波雷达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可靠。

R&S成立于1933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在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都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利用射频领域的技术积累,它开发并提供了5G车联网、汽车雷达、高精度汽车导航、车载以太网、电磁兼容等解决方案,涵盖了从开发、认证测试到生产的所有阶段,同时也为上述领域的产品提供开发阶段的测试解决方案。

R&S产品经理陈鹏表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有2.5亿英里行驶测试数据,这种测试量在短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实验室整车仿真测试就可以减少测试量,而且对于一些这种关键场景的测试还可以减少安全性问题,这样,“我们在路测和场地测试上就不需要2.5亿公里了”。

但,他也承认:“通过这套雷达测试系统节约大部分成本,以及节约大部分时间,但目前确实还不能实现完全替代真实道路的测试。”因为,虽然仿真测试效率高,重复性高,但是由于它被测对象还有这个场景都是虚拟的,它的仿真精度就很难保证,从而会影响你的测试的一个有效性,而场地和道路实验它测试有效性高。

回到R&S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R&S业务发展经理郭进龙表示,“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可能是一个竞争的关系,看整个商业往前发展的一个趋势,而现在看还没有定论”。

而如果回到完全自动驾驶这个大目标,我们只能说,许多的努力正在进行之中,而且也都有不小的进展,但这是一个向目标无限接近的过程,无论离目标有多近的距离,放在绝对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很长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