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最年轻班子成员,高璞升任副总经理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钱亚光)20年8月17日 14:24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在各种促消费政策支持下,国内汽车加速回暖,从4月开始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正在成为拉动全球汽车的主要引擎。
除了成为支撑全球汽车销售的重要引擎,中国汽车产业还成为全球的热点,成为推进技术进步和升级的重要载体。自动驾驶、车联网、共享汽车、氢能汽车等等诸多领域,都将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投资风口。
2020年8月11日下午,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自动驾驶”板块上,主管投资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带来题为“2020汽车产业投资方向”的主题演讲。
下面是李轶梵的演讲实录,由汽车商业评论整理,此处略有删节。
首先非常荣幸参加汽车蓝皮书的论坛。
近两年,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增速放缓,有本身汽车周期性的影响,也有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千人保有量缓慢上升,去年到了173辆/千人,但是这个上升的速度明显下来了,某种意义上这也给大家一个信号,未来汽车增速也不过每年两位数,甚至是高的个位数增长。这也不是例外,日本、美国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尤其对自主品牌,这两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在下降,使得大家对汽车大宗商品的欲望也有一些下降。
新能源汽车,继续还在高速增长,随着行业这两年的放缓,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传统车,新能源是一个主题,所谓的“新四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政策是重要的驱动力,是一个看得见的手。举个例子来说,我相信作为个人买新能源汽车,除了本身爱好以外,燃油车限购、地方牌照、补贴等政策的变化对购买的动力也会有一些影响。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是从主机厂的角度看,欧洲从2020年开始,新车辆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应超过95克,超过这一目标,每辆车按照每克罚款95欧元。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欧洲生产的车90%是不符合的。有一个行业的咨询公司做了一个估算,以大众的销量为代表,它在明年将会面临45亿欧元的罚款。在这个角度来说,主机厂有很大很大的动力去拥抱新能源,当然就是政策的因素。
还有一个巨大的亮点,重卡市场这几年处于一个高景气的阶段。2018年基建的推动,使得工程车的猛涨,去年国三改国六。今年7月1号开始,城市物流车也要切换到国六,过去三年治标、基建、国六排放要求,是重卡市场最强增长驱动力。
简单地讲讲行业趋势和我们眼里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行业里面英雄所见略同,大家看的东西也都差不多,聚焦的方向也都差不多。
还是从新能源汽车讲起。大家也看到,随着特斯拉和松下解除了唯一排他性的合作伙伴之后,从传统技术路线来看,磷酸铁锂的成本、高安全性,在补贴滑坡的情况下重新受到大家的关注。电机、电控向集成产品发展,尤其是一些外资的零部件企业,会提供集成度更高的系列产品。热管理,可以想象电动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发展,热管理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机会更多,后面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新基建的7个领域,里面的机会是巨大的。智能网联化趋势明显,我们平时看到越来越多,生活当中也越来越多,Model 3自动驾驶感受是非常好的。随着这一轮的扩张,智能化的扩张,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逐渐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增长。
自动驾驶,核心在于场景落地与业务兑现。会有很多的机会重塑,核心一点是在原来的预期破灭以后,业务是最主要的,怎么落地,怎么看到真正的趋势,未来先落地的将是低速、载货这些稳定场景,我非常非常同意大家的观点,在低速、载货的场景里面机会会更多。
影响落地的三大要素,一个是技术,我们的观点是自动驾驶的产品、技术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二是商业模式,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三是路权,关系到政策和法规。
短期来看,在矿山等非载人的场景下,落地的现实可能性更大,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港口、环保、清扫等封闭的低速场景会有机会。从中长期,可能从主干线的运输,可能机会也会很多,这是所谓的第二波,我们正在进入这个第二波。
轻量化,这个非常可观。所谓轻量化,单车用铝量有望不断提升,这对于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增加,对日常刹车、启动的效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共享出行,大家都非常熟悉,去年共享出行市场规模3044亿元,今年有望达到3900亿元。过去几年的年增长率在25%左右,这个市场还在扩大当中。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还是合规化。每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对车辆的资质,对营运牌照有一系列的要求,这会造成成本的上升。所以网约车未来价格的上涨,我觉得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只是时间问题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问题。
当然有一个新的现象出现,就是聚合平台,动辄上亿甚至过亿流量的导流,会给企业尤其是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降低了行业的门槛。
电动网约车是个趋势。吉利是拥有曹操网约车平台,根据我们内部的测算,电动车大概在运营成本上要比传统燃油车低25%到30%,因为我们维修的网点,网络的优势,曹操和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有40%的降低。随着新能源车逐渐的普及,产能的提高,在网约车上也会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介绍一下我们在做的事,我头上有两个头衔,一是在控股集团做副总,负责集团的投资,二是负责去年年底吉利发起的一支产业基金,我们的基金叫厚同资本,来自于成都市政府,我们是一个早期的基金,聚焦于A轮、B轮。我们也是一个小LP,整个基金是着眼于整个市场,进行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募资。
通过我们作为主机厂和上下游的资源为产业赋能,打造一个生态,这是一个市场化运营、商业化运营的,以非控制、全投资为目标的基金,这里面LP就已经包括了吉利控股集团、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专业机构和大型企业,投资阶段以A、B轮为主,以硬科技为主,包括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智能制造,都在我们的范围里面。
这个基金主要方向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汽车,还有我前面讲过的一些“新四化”的趋势,包括智能生活、出行服务以及后市场的一些创新。
为什么我们能做这件事?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件事?这个不展开了。我借这个机会也希望能和在座的诸位展开合作,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吉利赋能,打造一个生态,这个生态欢迎整个行业的加入。我们上个星期五几何电动车平台在杭州发布了几何生态平台,我们作为几何生态平台的资本方,邀请了十几家投资机构一块参与,我们认为打造一个生态是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参与。
我今天简单讲这些,谢谢大家。